当前位置:主页 > 撒哈拉之眼 > > 正文
撒哈拉之眼形成原因地理结构及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位置
上传时间:2020-08-31 15:30点击:

撒哈拉之眼形成原因

地质学家通过大量勘探,认为这只“眼睛”是地形抬升与侵蚀同时进行形成的。

原来,在撒哈拉的漫漫黄沙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数十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沙漠下的岩石受到抬升,从沙土中露出头。岩石层露出地面后,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地。

由于岩石层的结构不尽一致,受到的侵蚀程度也不同。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坚硬的岩石受侵蚀程度较轻,特别是一些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基本保持了原貌。而较软的岩石则被严重侵蚀,形成大坑。巧合的是,受侵蚀的岩石恰好组成了3个同心圆,于是这个奇异的“眼睛”便出现了。

 



撒哈拉之眼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位于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毛里塔尼亚境内,它的直径达到48公里,从太空上清晰可见。

起初该地形被认为是由于陨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质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地质结构上升或侵蚀造成的,这种环型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位置

这个沙漠地形结构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南部,位于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是地球十大地质奇观之一。它的直径达到48公里,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这个“撒哈拉之眼”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RichatStructure)。

北纬:21度07分21.49秒西经:11度23分54.92秒

主要结构

最初理查特结构被认为是个陨石坑,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山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

如今普遍认为,理查特结构是地形抬升与侵蚀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理查特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至于理查特结构为什么会这么大、这么圆,尚未得到公认的解释。

凯珀斯于3月7日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86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拍摄下这一照片,充分展示了从宇宙中观地球这一独特视角的优势。近来,宇航员经常对地球进行观测,以获得更多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此期间,不少宇航员在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跃,及时与公众分享太空中看到的壮美景象。美国航空航天局还使用他们拍摄的照片来吸引学生以及航天爱好者参与到地理、行星科学以及人类太空飞行等学科研究中来。

人类再厉害的建筑

也都比不上大自然创造的一些地质奇观

如同撒哈拉之眼

这些地质奇迹是大自然最权威的象征

人类在其面前渺小的不像话

 

 

 

成因

地质学家通过大量勘探,认为这只“眼睛”是地形抬升与侵蚀同时进行形成的。

原来,在撒哈拉的漫漫黄沙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数十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沙漠下的岩石受到抬升,从沙土中露出头。岩石层露出地面后,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地。

由于岩石层的结构不尽一致,受到的侵蚀程度也不同。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坚硬的岩石受侵蚀程度较轻,特别是一些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基本保持了原貌。而较软的岩石则被严重侵蚀,形成大坑。巧合的是,受侵蚀的岩石恰好组成了3个同心圆,于是这个奇异的“眼睛”便出现了。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