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看专业赛题觉得太严肃?我们今天来分享个有意思的新闻。
在当年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时,LeidenfrostEffect早就被战斗民族盯上了,一位俄罗斯科学家用零下195度液氮完成了“冰桶挑战”。
克拉斯诺雅茨克州34岁的AntonKonovalov在一家生产液氮的化工厂工作。在他近日上传的一段视频中,他用一桶液氮迎头浇下,这种液体的温度只有零下195度。

AntonKonovalov用一桶零下195度的液氮迎头浇下
为验证桶内液体的真实性,Konovalov还将一根树枝伸进桶中,可以看到,树枝立刻被冰封,并能轻易地在他手中被碾成碎片。

然而被如此寒冷液体浇下后,Konovalov却只是摇了摇头,虽然很冷,但完好无损。为确认他确实安然无恙,他的朋友们还上前触碰他的脸颊,可以看到Konovalov的皮肤依然是柔软的,而后者却对着镜头哈哈大笑。



在挑战前,Konovalov曾表示,他基于对物理、生物及数学原理的信任进行这场挑战,并希望一切顺利。
Konovalov表示液氮流经皮肤可以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是由于一种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现象起作用。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由科学家Leidenfrost在1756年发现,他指出,液体不会润湿炙热的表面,而仅仅在其上形成一个蒸汽层。当液体遭遇极度炙热时就将化作一层绝缘的气态防护层。由于液氮温度太低,人的体温相对于其来说极其炙热,因此当液氮流经人体时会仅仅从皮肤表面掠过,从而使这位科学家的挑战成为可能。
看到这则新闻有人会不明白:如果说皮肤表面相对于液氮是炙热的话,那树枝相对于液氮也应该是炙热的啊?
知乎也有人提问但回答很少,也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思考评论。
现转载两个回答:



关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Effect)有很多有趣的问题,例如:如何让水煮沸却不冒泡?

上图为一颗直径2厘米、经过加热的钢球放入沸水中冷却时产生的反应。左图中的钢球正处于膜沸腾状态,它被蒸汽层所包裹,也可称其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右图中的钢球温度下降,从冷却状态变成了泡核沸腾状态。
最后,有关液氮和树枝的区别那个问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