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有趣的动物 > > 正文
猛犸象、袋狼、桑给巴尔豹……已灭绝的动物如何灭绝的?
上传时间:2020-10-25 19:38点击:

▲猛犸象插画。图/《消失的动物》

 

当一个物种灭绝时,它的经验、记忆会随之消失,而世界变成了一个更匮乏的地方。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物种的灭绝可有可无,似乎看不到什么影响,可我们往往都会忽视,灭绝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所说的“物种”包含了这种个体的整个演化进程,每一个物种都累积了上百万年的演化经验,浓缩了其先祖成功与失败的历史。我们确实看不到物种灭绝的直接后果,可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所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早已只存在研究报告中的,消失的动物们。 

 

猛犸象

 在所有的史前动物中,猛犸象和恐龙一样出名。很多人也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猎捕它们。史前人类会特意定居在象群迁徙路线的附近区域,并且有组织地集体行动来捕猎。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会把捕获的猛犸象物尽其用,它们的肉用做食物,骨架用来搭建小屋,象牙则用来做器皿和装饰物。 

▲加拿大皇家卑诗博物馆的长毛猛犸象复原图。图/Wikipedia

在我们的印象中,猛犸象是个庞然大物,但其实大多数种类的猛犸象几乎和现代的印度象差不多大,只有少数猛犸象种类身高在5米以上。但是猛犸象弯曲的长牙,比现代大象的象牙长许多,而且大多数种类的猛犸象都披着长毛。从夏天到冬天,这些雄伟的食草动物会成群结队地在干草原和苔原上迁徙。 

▲长毛猛犸象(左)和美洲乳齿象(右)对比图。图/Wikipedia

科学家们发现,世界上大多数的猛犸象种群灭亡的时间大约在1万年前。不过,在某些地方,还有一些猛犸象存活了更久。比如,在北冰洋的弗兰格尔岛,猛犸象一直存活到了公元前2000年。在阿拉斯加的圣保罗岛,最后一只猛犸象的死亡时间则稍早一点,它们是因为海水淹没栖地,食物严重减少,才最终从世界上消失的。 

▲ 法国鲁菲尼亚克洞穴的壁画,有猛犸象和其他一些动物。图/Wikipedia

某些理论认为,猛犸象是被人类集体屠杀的,在北美大陆上尤其如此。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它们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主要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猛犸象无法在厚厚的积雪中找到食物,它们变得很虚弱,因此很容易被人类捕猎。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猛犸象的遗骸,还在其胃里发现了未消化的食物,这显示它们在仅仅两个小时内就被冻死了。 

▲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猛犸象Lyuba。图/Wikipedia

2017年,科学家将西伯利亚大陆一只4.5万年前的猛犸象基因与4300年前弗兰格尔岛的猛犸象基因进行了对比,认为猛犸象最终灭绝是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后果。

 

▲西班牙北部,更新世时期的猛犸群落模拟图。图/Wikipedia

现如今,我们可以在其他动物类群中看到类似的现象,这些动物数量仅剩几百只,处于灭绝的边缘。不过,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史前人类确实令猛犸象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弗兰格尔岛上,最后一只猛犸象的死亡时间,恰好是人类抵达的时间,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袋狼

 袋狼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因为背部的条纹也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作为一种有袋类动物,它和犬科动物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不过两者的外观和生活方式有些相像。 

▲袋狼的分布图。图/Wikipedia

世界上只有两种大型食肉有袋类幸存到了现代,一种是袋狼,还有一种是袋獾(它们一直幸存至今)袋狼的身长大约是两米(加上尾部),体重为20-30千克。袋狼是夜行动物,捕食小型有袋类动物和鸟类,可能依赖敏锐的视觉和听觉来辨别方向。它也是少数几种连雄性都有育儿袋的有袋类动物之一。 

▲1906年,美国国家动物园的袋狼。图/Wikipedia

由于袋狼的奔跑速度并不算非常快,可能会伏击猎物,或是依靠长距离追踪将猎物累垮。它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后腿弹跳,据说它甚至可以短时间保持直立。它的下颌可以张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20度,但它的咬合力并不是特别强。

▲袋狼头骨。图/Wikipedia

第一批遇见袋狼的人类是澳大利亚原住民,他们约于5万年前到达这片大陆,当时亚洲和新几内亚之间还连着一座陆桥。虽然人类捕杀袋狼,但澳洲野狗给它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这些野狗在5千年前随新移民从东南亚抵达此处。

 

▲袋狼复原图,与人类大小对比。图/Wikipedia

 

澳洲野狗对袋狼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竞争者:它占据同样的栖地,而且身体构造更能适应演化。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从未见过袋狼,当他们抵达时,它已经在这片乡野中缺席了2000年,只生活在比澳大利亚小得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

 

▲袋狼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象征,其州徽上的两只动物就是袋狼。图/Wikipedia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AbelTasman)发现了塔斯马尼亚岛。塔斯曼在他对当地的描述中提到了袋狼,称之为“有虎爪的野生动物”。1792年5月13日,法国博物学家雅克·拉比亚迪埃(JacquesLabillardière)对它做了第一份详细描述。1803年,农夫们在塔斯马尼亚岛建立了永久定居点,此后,他们担心自己羊群的安全,便开始有组织地杀死袋狼。袋狼同时也败给了新来的疾病、改变的环境以及食物如塔斯马尼亚鸸鹋的灭绝。



▲ 维尔夫·巴蒂与被杀的野生袋狼。图/Wikipedia

 

 

射杀袋狼带来的回报,让捕猎成了一种赚钱的生意,超过2000只袋狼因此而死。这便难怪野生袋狼的数量急剧下降。尽管1928年人们开始建议要保护它们,但此时已没什么可挽救的了。据悉,1930年5月6日,在岛的东北角,农夫维尔夫·巴蒂开枪射杀了仅存的野生袋狼之一。 

▲ 袋狼生境模拟图。图/《消失的动物》

1933年,一只袋狼被捕获并交给了霍巴特动物园,它在那里的不利条件下活到了1936年9月7日,这是这个物种最后一只已知个体。它名叫本杰明,它给世界留下了一部一分钟长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杰明死前两个月,塔斯马尼亚政府正式宣布保护袋狼。就好像要否定自己对这一物种的灭绝要负起责任一般,人类继续在岛上搜寻袋狼的踪迹。 

▲1933年,最后一只袋狼“本杰明”。图/Wikipedia

人们一次又一次收到未经证实的目击报告,支持他们的只有质量低劣的视频记录和模糊的照片。在野外寻找袋狼失败后,科学家们试图克隆它。在死后,袋狼变成了该岛的象征,甚至出现在塔斯马尼亚的盾徽和本地啤酒的商标上。袋狼的命运和塔斯马尼亚原住人类的命运相仿,后者在19世纪被欧洲新移民大批杀害,想来也是讽刺。

 

 

迷信害死豹

 

20世纪末,一种生活在桑给巴尔岛上的美丽、令人敬畏的豹子灭绝了。 作为一种大型猫科动物,豹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甚至欧洲的广袤区域中,它们主宰着许多不同类型的生境。但人类活动逐步削减了它们的领地,在桑给巴尔岛,这种削减更对它们造成了灭顶之灾。

 

▲桑给巴尔豹的分布范围。图/《消失的动物》桑给巴尔豹属于豹种,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都在争论它实际上是否并非一个独立的亚种。从上一个冰期末尾开始,它就在与世隔绝的温古贾岛上独自演化,这个岛是位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两岛中最南边。桑给巴尔豹比其他豹子都更小,与非洲的其他豹子不同,它的毛皮颜色更淡,有深色的斑点。

▲桑给巴尔豹幼崽复原图。图/《消失的动物》

桑给巴尔豹捕食野生动物,有时也可能会袭击落单的人类。岛上的原住民人类害怕这种豹子,他们认为无论是谁,见到它都要闭口不言,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厄运。他们把它看作是黑巫师的信使,这些黑巫师名为“瓦查威”,其使命是给村人带来厄运——杀死他们或他们的牲畜。 

▲桑给巴尔豹头骨示意图。图/《消失的动物》

 

桑给巴尔豹的种群数量随着人口增长而下降,两者间的冲突也在加剧。另外,豹皮变成了一种受人追捧的商品——这导致英国政府于1919年通过了一项法令,规定只有持特殊执照的人才能射杀这种动物。此时,看起来桑给巴尔豹还是有可能幸存的。但是事实证明,顽固的迷信和恐惧比法律更强大。

▲桑给巴尔豹的标本。图/Wikipedia

1950年,殖民政府将桑给巴尔豹移出了保护物种名单。1964年,桑给巴尔所属的坦桑尼亚宣布独立,对桑给巴尔豹的大规模屠杀又重新开始了。一位名为齐坦吉的宗教领袖及猎巫人发起了一次杀戮活动,宗旨是根除岛上的豹子,他声称桑给巴尔豹必须死,因为它们是巫师的同伴。

▲桑给巴尔豹标本头部放大。图/Wikipedia

 

如今,只剩下当地博物馆中的填充标本还在吓唬着当地人。而岛外的人类也许被另一个事实惊吓:这种生物剩下的其余纪念物,只有保存在伦敦和哈佛大学的毛皮标本以及令人悲伤的故事。 



▲桑给巴尔豹生境模拟图。图/《消失的动物》一种物种的灭绝,可能不是其故事的终点。一个物种的消亡,也绝非一次性事件。而我们的职责是要尽己所能,防止所有不利的巧合过于频繁地发生。我们身边的物种会继续灭亡,但如果我们的行为对自然更负责,更关切,我们就有可能抵御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