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是谁?想必很多人会说,是歪脖树上吊死的崇祯帝朱由检。
确实是他。
但如果要问明朝真正死在谁手里,我觉得这帽子扣给崇祯有点冤,倒是给弘光帝朱由崧更合适。
南明弘光帝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底,李自成进京,大明天子殉国,明朝玩儿完了一半。
诶?你问怎么才一半?看地图就知道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依然是大明的势力范围。
崇祯的优缺点我们不深入分析,总的来说,他算是个及格的统治者。
说真的,如果当时崇祯没直接自杀,而是跑到南京,猥琐发育几年,说不定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从老朱家子子孙孙这元素周期表一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朱由崧和崇祯是一个辈分,按年龄算,他是崇祯的堂兄。
作为老福王朱常洵的长子,在崇祯一脉已经死绝的情况下,小福王朱由崧是妥妥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又因为他当时身在淮安,离陪都南京相当之近,朝廷都是现成的,因此崇祯一死,他便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明的半壁江山就跟馅饼一样,哐叽,砸进了他的嘴里。
崇祯十七年五月中,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年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
弘光帝这种,某种程度上算是开国皇帝。
可惜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跟同样被少数民族政权打到南方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相比,他就是个渣渣。
对,没错,跟斩杀岳飞宠信秦桧的赵构相比,朱由崧都是个战五渣,我就不提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了,太欺负人。
不忠不孝那么问题来了,满朝文武再怎么不济,也是有明白人的,怎么选了这么个货呢?实际上,当时东林党人并不想选他,他们更想让明神宗的侄子、颇有贤名的潞王朱常淓登基,可惜潞王血统太远,名不正言不顺。
尤其是抗清名将史可法,为了不让福王继位,什么难听话都骂过。
史可法:“(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他还曾写信给马士英说明“福王七不可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无知和专横。
大家都知道东林党人的属性,都是文人,并没有太多兵权,于是朱由崧直接向江北三镇的总兵求助,用从龙之功当诱饵,许下不少承诺。
这是朱由崧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用尽所有力气谋得了帝位,上台之后想的第一件事不是重整河山一雪前耻,也不是清洗东林党排除异己,而是——选妃。
国家大事,弘光帝全部推给了第一个向他投诚的文臣,马士英。
随后,他重新重用宦官,派遣大批人手深入南京、苏州、杭州,寻找美女。
明朝宦官的办事风格大家懂的,一时间,南京上下鸡犬不宁。
别说家中有漂亮女儿的,只要是有女儿,不论年龄,都被封了门,等待上级太监上门遴选。
他要是正经选妃也就罢了,这明晃晃的强抢民女,哪个能愿意?太监:不愿意?不愿意也行,破财免灾吧您。
既拿不出钱又不想出人的普通百姓,则选择连夜嫁女儿。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不想嫁皇帝,可见朱由崧的风评有多差。
一夜毙二童女据传,朱由崧有个变态的癖好,就是XX幼女。
《明季南略》这样记载:“弘光深居禁中,唯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宦,演戏为乐。
”至于“弘光帝一夜毙二童女”的说法,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当时的老百姓是信了……
马士英……将童男女诱上。
正月十二丙申……五十三人进宫演戏饮酒,上醉后淫死童女二人,乃旧院雏妓马、阮选进者,抬出北安门,付鸨儿葬之。
嗣后屡有此事。
由是曲中少女几尽,久亦不复抬出,而马、阮搜觅六院亦无遗矣。
”我估计啊,弘光帝应该非常迷信“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说法,心心念念非要将自己的后宫也扩充至三千人,要不说不通啊!找那么多美女,是嫌时间太多还是身体太好?
果然没过多久就出了问题:满后宫都是美女,他的身体跟不上了。
为了“强身健体”,弘光帝到处搜罗偏方,听说蛤蟆可以让他雄风大振,于是派太监们到处捉蛤蟆。
刚抓完美女,又要抓蛤蟆,太监们的业务都非常熟练——强迫百姓上缴,没有蛤蟆的必须用钱抵,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谓荒唐至极。
1645年,既是南明弘光元年,也是清顺治二年。
清军迅速南下,连续攻下徐州、扬州,随后镇江失守。
五月,清军打到了家门口,朱由崧连忙带着大臣后宫逃窜到芜湖,只不过没啥卵用——早就投降清朝的将领守株待兔,没费什么力气就活捉了他。
清军入关之初,多尔衮曾想过与南明划江而治,因为当时的南明财力物力远超清军。
连多尔衮都没想到,大明江山落进了沉湎酒色财气的朱由崧手里,不到一年,本来还算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最后一点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在某种意义上,南明的覆灭是符合吸引力法则的。
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周围自然会是马士英和阮大铖一类卖官鬻爵唯利是图的奸臣。
即使有精兵良将,有史可法那类忠君爱国的贤臣,也是两方忙着对干,没有余力一致对外,根本无法改变亡国灭种的趋势。
更何况当时还有崇祯的“太子”流落在外,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清军还没打过长江,南明朝廷先内耗了个精光。
大明,气数已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