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铁铉的铁公祠
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建文帝与他叔朱棣之间的一场较量,由于战略和用人的失当,抓了一手好牌的建文帝就此消失,朱棣却登上了皇位。之后,朱棣开始清算建文帝的心腹,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被诛杀十族的方孝孺,也有我们不太熟知但却非常重要的人物——铁铉。铁铉之死非常凄惨,因为他的存在让燕王极度难堪,甚至屈辱地绕过了铁铉所守卫的济南城。铁铉因对皇帝的忠心和过人的才能一直被人们所崇敬,但是,由于政治原因,铁铉居然背负了一两百年的“奸臣”名头。
一、学霸铁铉与济南城
很多人对铁铉的记忆大都停留在他守卫济南城的故事上,普遍忽略了他的学霸过往。有明一代,入仕最重要的路子莫过于科举,科举的第一阶段就是生员身份的获得。铁铉年纪轻轻就考入了州儒学,由于他学业优异,随后被选为岁贡生,入主国子监。国子监在明初的地位非常高,出监后往往能够飞黄腾达。入选国子监的途径不少,其中有一个便是以岁贡的方式入监,能够以这种方式入监的往往都是当地极为优秀的生员,成绩大约相当于州县前几名。
朱元璋曾经多次整治过国子监,他在视察国子监时,能文能武的铁铉就受到了赞赏。当铁铉出监的时候,直接被授予京官礼部给事中。由于能力出众,朱元璋多次对他予以重任,不论是巡视云南,还是治理宗亲,他总能公正执法、拿捏有度,人送“鼎石”的称号。
建文元年,朱允炆错误地实施了削藩的政策,并且还错误地听信了齐泰、黄子澄的计谋,当然,他最错误的决定是将统兵权交给了一个不懂军事的李景隆。这一年八月,长兴侯耿炳文战败,朱允炆不假思索地就将他的兵权转给李景隆。李景隆长于文,不知兵,先是在北平大兴县折损10余万甲士,后又在河北白沟河丢盔弃甲。李景隆的两场战役彻底把北平、河北一带让给了朱棣,使得朱允炆损失惨重。
白沟河一败,济南城暴露在朱棣面前,朱棣意欲趁势攻下此城,一路南下,推翻朱允炆。谁知道,就是这个小小的济南城让朱棣屡攻不下、颜面尽失,最后不得不绕远道南下。
李景隆
铁铉富有谋略,知兵善战,却一直没被朱允炆重用,在朱棣与李景隆作战的时候,他的任务是督运粮草,保障后勤。当李景隆战败,朱棣对济南城虎视眈眈的时候,这位山东布政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济南城下的朱棣面容得意,靖难以来,他未尝败绩,朱允炆的主力都被打得屁滚尿流,何况是小小的济南城。朱棣一边攻城一边劝降,铁铉也一边守城一边拒降。朱棣久攻不下,便想水淹城池,不料铁铉派人挖开了大坝,大水把朱棣军队淹了。在朱棣久攻不下的时候,铁铉利用朱棣的心理,选择诈降,“天真”的朱棣居然信了,最后差点中了埋伏一命呜呼。朱棣恨得牙痒痒,大呼:“不破此城,誓不会师!”
朱棣见用常法攻不下去,转而使用火炮这种武器。火炮的每一发弹药,都在济南城上留下一个窟窿,城破指日可待,朱棣面露笑颜。然而,铁铉接下来的骚操作让朱棣再也笑不出来了。铁铉没有使用新式武器,也没有费一兵一卒,他仅仅把一块大木牌吊在了城墙上,就让朱棣停止了炮轰。
木牌上写着七个大字:太祖高皇帝之灵。
我们知道,朱棣起兵的理由是“清君侧”。他利用朱元璋留下来的遗言漏洞去争夺皇位,这说明他出兵是合法的。如若他把木牌打下,他的合法性便失去了保障,他的行为就会变得名不正又言不顺。
从建文二年四五月,一直打到建文三年初,朱棣没有攻下济南城,还折损了无数士卒。建文三年二月,非常憋屈的朱棣选择绕过济南城,从河北、山西南下。
二、铁铉之死与身后名
朱棣绕过铁铉后,路途又变得顺利起来,后来的事我们也知道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随后登基为帝。
已经身为皇帝的朱棣没有忘记铁铉,1402年8月,朱棣下令逮捕铁铉,押往南京受审。铁铉从未承认朱棣的皇帝身份,受审时居然背对着朱棣而坐,面对朱棣的审问,铁铉也不予理睬。曾经就让朱棣难堪的铁铉此时再一次拂了朱棣的脸面。明成祖朱棣恼羞成怒,命人割下铁铉的耳、鼻,并且煮熟让他食用。铁铉丝毫不畏惧,即便生命已经奄奄一息,却仍在咒骂朱棣。朱棣一不做二不休,居然将铁铉放在油锅中炸煮至死(也有“磔于市”的说法)。
朱棣
一代名将铁铉就这样死了,不仅如此,他还背负了“奸臣”的名号。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从性质上来看,就是叛乱。然而,最后的胜利者是朱棣,朱棣不可能让史书给自己留下“篡权者”的角色描述,因此朱棣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正名。作为朱允炆一方的忠臣,铁铉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奸臣”。
成祖死后,仁宗继位,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平反了很多因为靖难之役被牵连的冤案,其中就包括铁铉。虽然仁宗对他们的后代进行了宽免,不过仍然以“奸臣”称呼他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初年。诸位皇帝都明白铁铉、方孝孺等人的作为,但“奸臣”的名头是不可能被剔除的。原因无他,他们的皇位是从朱棣那里传下来的,他们不可能对朱棣进行批驳。
万历以后,由于政治的变迁和臣子的请愿,皇帝逐渐放松了对这方面的限制。万历元年,南阳(铁铉原籍)建立了纪念铁铉的“张(张巡)铁二公庙”;南京建了表忠祠;济南建了“七忠祠”。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统治者并没有否认铁铉“奸臣”的性质,万历帝之所以允许建祠,是因为铁铉为臣的“忠”。
1644年,明朝灭亡,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所谓囯亡思良将,像铁铉这样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再次被提起,铁铉终于被南明授予“忠襄”谥号。实际上,当时可供选择的谥号有两个,分别是“忠襄”和“忠烈”。不过,“烈”在谥法中的意思是“有功安民”,如果使用“忠烈”的谥号,无异于承认朱棣是乱臣贼子。从这里看,南明皇帝依然没有放下本质的选择。
明清易代后,直到乾隆时期,铁铉的事情才被重新提起。乾隆皇帝不愿意把对臣下追谥的权力让给南明皇帝,同时也为了安抚明朝遗民,故将铁铉的谥号由“忠襄”改为了“忠定”。自此,铁铉的一生终于被正名。
王凯扮演的乾隆
文史君说
靖难后被杀的最著名的建文忠臣莫过于方孝孺,方孝孺以诛十族的代价青史留名。后世之人对方孝孺这种以身换名、以族换名的行为多表异议。相比于方孝孺,铁铉更多的是以实际行动捍卫建文帝,最终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至于建文帝最后的失败,这也不是一位布政使能够左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