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答:在明代的众多“聪明人”里,明朝奸臣严嵩家的宝贝儿子严世蕃,堪称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大聪明”。
比如在从明代到今天的各类野史里,严世蕃的出镜率一向极高,甚至还被看做某部“明代爱情小说”的主人公原型。而他的出镜形象,基本就是荒淫加霸道,有时还是一幅懒馋奸滑的草包模样。但放在真实历史上,这位传说中的草包,确实有着恐怖的高智商。
严世蕃的智商有多高?他自诩为“天下三才”之一,号称大明朝顶级聪明人。阅人无数的亲爹严嵩呢?对此也特别认账。严嵩把持内阁的二十多年里,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小儿(严世蕃)识天下大体,可与商”。特别是在严嵩当权的最后几年里,内阁的日常事务,基本都是严世蕃出面处理,九卿以下的官员要求见他,都得苦巴巴等个十几天,常年气焰嚣张。
但这么个嚣张的“二世祖”,却还真有硬核本事。他虽然没有科考功名,靠着老爹的关照才进了国子监,却也遗传了严嵩的聪明基因,更从小在家庭的严管下练了一身本事。此人天生记忆力极好,任何公文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还特别会干工程,明代北京外城的包砖城墙,就是早年他主持修建,他也因此讨得嘉靖帝的欢心,一步步爬上高位。
而他尤其出名的一样本事,就是算计。干工程的时候,各种用料用工,他都能算得分毫不差,该出彩的时候就出彩。后来他担任钦差外出巡查河堤,在堤坝上来回走两步,就把整个工程成本预算算得清清楚楚。然后先戳穿经办官员的贪污把戏,再把对方贪来的钱揣进自家腰包。而在明朝官场的权斗里,此人更是步步算得精细,多少政敌都是稀里糊涂被他套路掉,成了这父子俩的垫脚石。
甚至他的“读心术”,更叫后世多少研究者咋舌:晚年的嘉靖皇帝常年不上朝,日常给内阁官员下旨,都是随手写张便条。便条上的内容云山雾罩,连严嵩这样老谋深算的阁老,都常看得头晕眼花。但对于同样饱读诗书的严世蕃来说,这都不算事儿。再难懂的便条,他扫一眼琢磨琢磨,就能把嘉靖帝的心思琢磨得明明白白,然后再教给老爹严嵩如何应答,果然每次都轻松过关,多次把嘉靖帝哄得龙颜大悦。
以这意义说,明朝大奸臣严嵩那“三千宠爱于一身”的首辅地位,多半就是“大明好儿子”严世蕃亲手捧起来的。
实事求是说,如果严世蕃想干点正事,就凭他的政治资源与满腹才华,他真有可能成为明代比肩张居正等人的“良臣”。但对“做良臣”,严世蕃显然没啥兴趣,他的聪明劲,除了用来帮老爹邀宠挖坑打黑枪外,主要用在了贪污腐败领域。虽说在他之前,明朝贪官也不算少,但聪明的严世蕃,却也在腐败领域,创造了一大奇特成果:腐败产业化。
如何产业化?别人家搞腐败,包括他爹严嵩,要么受个贿贪个污卖个官,在严世蕃看来,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规模化经营才最重要:边关各地发军饷,每次钱拨下来,严家要吃掉六成做回扣。国家各级官职也明码标价,出多少钱给什么级别的官。买到了官还不算完,每次官员来汇报,就要先送钱,名叫“问安”,遇到官员考核的关口,有把柄的官员要送钱,名叫“买命”,拿了肥缺后也要定期送钱,名叫“问安”……
这么一通操作后,从吃公款到受贿赂,完全让他整成了产业链,黄金白银比着赛似的往严家跑。后来严家垮台倒霉,家里被抄出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各色珍宝估值又达数百万两。财富之大,把嘉靖年间以前的历任明代贪官,几乎碾压了个遍。
手里有了这么多钱,严世蕃当然也要好好享受,所以他另一大“聪明”之处,就是“会玩”:他日常的饮食,全是“穷海之错,极陆之毛”,什么金贵吃什么。家里不但妻妾成群,而且他每晚都要睡在金丝为帐的象牙床上,珠光宝气的美女们簇拥他身边,夜夜寻欢作乐。就连他大小便用的溺器,都要做成妇人模样。严世蕃的几个儿子更常常感叹“一年尽费二万金,尚苦多藏无可用处”。多年如一日的糟钱。
但严家父子覆灭的起点,也正是从严世蕃这位“大聪明”开始:先是严嵩发妻去世,严世蕃要奉命守孝。可“守孝”对于他来说,就成了放飞自我,他趁机“日纵淫乐于家”。连“给老爹当参谋”这样的大事儿也扔一边。可怜一把年纪的严嵩看不懂嘉靖帝的“小便条”,多次奏对都惹嘉靖帝生气,一天比一天失宠。
偏偏严世蕃“放飞自我”的事儿,又被御史邹应龙抓了把柄,放在封建社会,严世蕃此举堪称严重败坏人伦道德。如此好机会邹应龙怎能放过?连忙以此为论据参奏一本,叫自诩聪明的严世蕃当了靶子。也果然一击即中,不但严世蕃被充军雷州,严嵩也罢官下课。把持内阁二十多年的严家父子,就这么一下子垮台倒霉。
如果说,是严世蕃的私欲膨胀,终结了他父子二人的政治生命。那么他接下来的傲慢自大,则是彻底要了自己的命。
其实,虽说邹应龙弹劾后,严嵩罢官回家。但老谋深算的他,也及时展开了自救:他赶忙贿赂嘉靖帝身边的太监,叫他们帮着说好话。回家后的他,又投嘉靖帝所好,请道士为嘉靖帝祈寿。这一通邀宠,果然立竿见影,嘉靖帝不但派人赐给严嵩锦缎,更下令内阁不许再弹劾严嵩父子,否则“同邹应龙具斩”。所以,虽然被打了一记黑枪,可经过严嵩这番运作,严家父子也算全身而退,下场也算不错。
可就是这么个大好形势,却被“大聪明”严世蕃,迅速打得稀烂:本来严世蕃只是被罚了八百两银子,万贯家财都还在,一干儿孙还在朝中任职。只要严世蕃耐住性子,安心在雷州改造几年,最差也能回家欢度晚年。严家没准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他充军路上就跑回袁州老家,在当地继续作威作福,还收留了一群江洋大盗。连袁州府的推官上门办事,竟都被严世蕃的狗腿子打了一顿,谁知这一打,就捅了马蜂窝了。
要知道,严世蕃办的这几桩事,比如“收留江洋大盗”“殴打朝廷命官”之类,桩桩都和“谋反”差不离,就连他收留的江洋大盗里,还有曾经的倭寇头子,这就等于通倭了。这事儿一捅出来,全都犯了大忌讳。严世蕃也被抓到京城问罪,偏偏到这时,他还自作聪明,满以为只要把事情往嘉靖身上扯,就能“狱且解”。谁知他的政敌徐阶也看出这症结,果断以“通倭”“谋反”将其定罪,成功激起嘉靖帝怒火,当场写了判词:“命斩世蕃、龙文于市”。
当收到死刑判决后,这位自诩能“读心”,自信心爆棚的“大聪明”严世蕃,听完当场就傻了,先是嚎啕大哭,然后浑身哆嗦。就连家人让他写几句遗言,他都哆嗦着写不出一个字。随着他被拉到西市上砍头,严家也遭到灭顶之灾,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一年之后,87岁的老爹严嵩也死于袁江外的一处墓地草舍里,死时连口棺材都没混上。虽说这结局属于恶贯满盈,但也可以说,是被严世蕃的“聪明劲”作死的。
如果一个人智商爆棚却毫无大局观,聪明劲更用错地方,无论他曾经多么“会玩”“风光”,最后的结局,基本逃不过这个样。
补充说明一下,严世蕃虽然死了,但他亲手开创的“腐败产业化”,却在明朝官场保留下来。单看嘉靖年间的最后几年,卖官鬻爵行贿受贿就已成风,以明朝改革家张居正的叹息说“彼时景象岂有异于汉唐末世乎”。如果不是高拱、张居正等政治家厉行改革,大明王朝恐怕到此就打住了。
而随着张居正的病逝,“隆万大改革”被废止,严世蕃开创的“腐败产业化”,又在明朝开创出新花样。就以卖官鬻爵来说,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明朝官场已经是“以身为市”。崇祯年间时,黄金白银都不够看了,送钱都送珠宝。李自成攻破北京前,由于明朝卖官成风,知府级别的官职都被“炒”到了3000两白银。好些人前脚刚咬牙买了个官,后脚崇祯帝就上了吊……
甚至就连大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都是明末“卖官”市场上的大客户。农民军攻打北京前,李自成派很多细作混入北京城,这帮人进了京就大把撒钱买官,“凡各处武官,皆贼用贿买到”。等到农民军兵临城下,正是这些“大客户”充当内应,叫北京城不攻自破,把明王朝活活买死了。
而且严世蕃生前还总结说,在大明朝只要家产五十万两白银者,就可以称为顶级富豪。可到了明朝最后几年,仅江南当地的诸多高官家庭,凭着垄断经营等各种腐败操作,年收入都常在百万两白银以上。家产五十万两白银的官员?在“腐败分子”里都未必排的上号,所以连清代文人都羡慕“前明多富家”。
以这个意义说,这烂透了的明末,就是一个严世蕃倒下去,一群“严世蕃”前腐后继。其中的教训,正如某位贪官落马后的忏悔:“要钱干什么?埋自己啊”。
相信这,才是这位“大聪明”,留给今天最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资料:《明末农民战争史》《崇祯亡国史》《嘉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