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人的愿望都是,自己喜欢的童星没有长残,但事实证明,没有长残的童星真的很少,很多吃瓜群众对此都是扼腕叹息。
历史上同样有个超级大童星,他童年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可惜的是,长大之后不但长残了,而且是长残了,最后居然被以不孝的罪名给处死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
提到孔融,相比很多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孔融在中国实在是太出名了,作为教育孩子的必备故事,几乎每一代中国人在很小的时候,都会有孔融非常高大的形象。
等待长大些,接触到三国演义,才知道原来孔融真的很厉害,是个猛人,连主角刘备接到孔融求助的信后都狂喜,因为孔融知道有刘备这个人,就足以让刘备很骄傲了,足见当时孔融的名气有多大。
孔融小时候,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和道德楷模,除了是孔子后代这个名头之外,孔融的言行举止,也的确是能够对得上自己的名气。
小时候不但让过梨,而且还要替哥哥***,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有一天哥哥的好朋友张俭因为官府捉拿来投靠哥哥孔褒。
当时朝廷腐败昏庸,孔融自己做主就把人给留下了,后来张俭逃脱了,但孔融兄弟却被抓了,孔融说人是我收留的,你杀我吧。
哥哥说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你杀我吧,接着妈妈却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你杀我吧。
一门三人争着赴死,这事儿感动了州郡长官,上报到朝廷,朝廷有感于这样的行为就赦免了孔融一家,由此孔融的名气也就更大了。
孔融后来做官,刚正不阿,很受百姓爱戴,照这样的剧情发展下去,或许孔融会是个青史留名的好官和大学问家。
这事儿就出在学问上面,孔融的学问在当时可以说是冠绝群伦的,一般学问比较高的人,经常会出现骄傲自大的毛病,觉的别人都不如自己。
有些学问,你研究的深了之后,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跟人们的常识不一样的,今天很多专家经常语出惊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孔融也是个大学问家,有一次他经过分析之后,居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父母和子女就如同瓶子和水一样,水从瓶子里出来,两者之间就没有关系了。
而且父母生孩子,当初只不过是怀着让自己快乐的目的,后来才有的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父母无恩论,这种论调在当时可谓是大逆不道。
其实严格来说,父母无恩论,从哲学层面或者是站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上讲是没问题的,但怕就怕这个结论被推而广之,可就麻烦大了。
最终,曹操以孔融散播这种不孝言论的罪名,把孔融给杀了,曹操杀孔融,肯定不是嫉贤妒能,这里面有曹操杀人立威的成分,也有孔融自己过于作死的成分。
你研究学问,偶尔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你小范围讨论讨论就是了,他偏不,就要公之于众,明知道自己名字大,可偏偏就是在公开场合辱骂曹操,让曹操下不来台。
对自己才华过于自信,是孔融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自己知道点什么新奇的观点,就看不上传统的观点,这些其实都是知识的傲慢。
人一旦傲慢起来,就会脱离群众,普通的观点,之所以能被大众接受,肯定有他一定的道理,而那些所谓更深刻,更先进的理论,可能只是事情的一个测名而已,傲慢的人却拿着一个侧面当做是事情的全部。
孔融之死,死于傲慢,死于自以为是,死于自己的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