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随着冷空气的入侵,已经徐徐落幕,而有关秦始皇的是非功过,却又再次引起诸多争论,秦始皇是不是一个暴君?《大秦赋》是不是在美化秦始皇……诸如此类的争议还有很多,但骆驼认为,《大秦赋》只是一部电视剧而已,而秦始皇的功过也并非一场争论所能定性,所以骆驼今天不打算聊上述的问题,而想简单地聊一下商鞅和秦始皇,到底谁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贡献更大一些。
秦始皇秦始皇继位时的情况,很像三国时接过曹操衣钵的曹丕。当时虽然天下诸国林立,但是曾经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强的齐国(春秋五霸之首),在齐湣王的手里时就已经苟延残喘;地域最为辽阔的楚国,就连楚怀王本人,一直都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上;而通过“胡服骑射”强大起来,曾敢和秦国挺腰子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以后大伤元气……
可以说,继位之初的嬴政望着东边的中原六国时,可以自信地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给秦国打下这份基业的,是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宣太后芈月之子)。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秦昭襄王时秦国依然这么牛,那为什么的爷爷和爸爸,没能一统中原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命短”,这里的命短不是指的寿命,而是在位时间。看过《大秦赋》或者了解历史这段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秦始皇的爷爷是秦孝文王嬴柱,他虽然活了五十多岁,但在为的时间只有仅仅三天;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因“奇货可居”而投资的嬴异人,史称秦庄襄王,在为的时间稍长,也不过只有三年。
由此可见,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统六国,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强,而是他的前任们留给他的资源太多。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换别人一定就能一统六国吗?骆驼不敢打百分之百的包票,只能说有个八九不离十。所以骆驼认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功绩,和当年打崩了齐国的乐毅很像,这位诸葛亮的标杆攻打齐国时,并没用什么奇谋妙计,而是仅凭赵、魏、燕、楚、韩五国联军的硬实力。
所以骆驼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统六国,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因为当时的秦国足够强大,秦始皇当时只不过是生逢其时。就像一句诗里说的“不是你选择了最好的,而是最好的选择了你。”
商鞅
很多人提起商鞅,很容易就会想到“商鞅变法”,然后就是他变法后,被秦王给车裂了,再然后……可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在这里骆驼想说,商鞅虽然因为变法而亡,但是他变法的内容却并没有随之消亡,而是被一代代的秦王给传承了下来。
另外很多人对于商鞅变法的背景,可能也不是太了解。骆驼以前曾经说过,为了以前没看过骆驼的读者更好理解,我今天再唠叨一遍。当年的秦国地处富饶的中原以西,除了生产资源相对贫乏之外,它在文化的积淀上也有先天不足,所以当时的秦国相比中原六国,是双重的落后。而时任秦王的秦孝公急于改变现状,于是就外聘了商鞅这个懂改革的人才,来推动秦国变法改革。
从商鞅的改革内容一直被传承来看,我们得知商鞅变法确实好用,那么它到底好用在哪呢?我最初的认识有两点,第一点是它符合当时秦国的国情,和战国的特殊历史背景。骆驼以前曾做过对比,对比内容是商鞅变法和管仲改革,由此骆驼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管仲的“以商争霸”在乱世,没有商鞅的“先军政治”好用。
第二点,是商鞅把变法做到了一个极致,这个极致并不是说商鞅的变法有多么的完美和先进,而是指变法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这些制度的实用性,从它能被一代代的继承就能看出骆驼不再赘叙。它的可执行性,骆驼却要多说两句。
我用大家熟悉的三国举个例子,诸葛亮曾经给刘备来了个“隆中对”,就把这个深陷中年危机的老男人给拉出了窘境。这个只有宏观方向的“隆中对”,如果不是有诸葛亮帮着刘备一步步去实现,那么刘备可能自己依然无法“三分天下”,但是后来诸葛亮在军事上谋略,比如赤壁之战。(这里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并非史实)每个将领应该去干什么,他们自己心里就很明白,而不再需要诸葛亮耳提面命。
当年的商鞅变法就属于后者,它是一条条已经细化的措施,所以即使商鞅不在了,秦国的列为秦王们,依然可以照搬其中的制度,从而保障秦国这个国家机器持续运转。有人可能会问,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制度真的这么完善吗?骆驼如果说是,可能有点过于苍白,不过好在骆驼还有别的证据。
有一位资深的历史编辑,曾把秦朝的种种制度,通过各种历史书籍溯本溯源后,一一还原了回来,而且还详细做了内容分析。这位作者,就是历史领域的大咖刘三解,而他的这本著作,叫做《秦砖》。该书大约有四十万字,骆驼有幸得到了一本,是真·厚重。刘老师在分析秦朝的各项制度的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大秦帝国的兴亡原因。这本书是骆驼目前研究秦国历史的最重要参考书,没有之一。
小结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秦一统六国这件事上,虽然秦始皇是当时的实际执行人,但骆驼认为,当时已经死去的商鞅,功劳并不比秦始皇逊色。另外,大家如果不赞同骆驼的观点,或者对秦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骆驼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下刘三解老师的《秦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