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司马懿篡权后,曹操仍在世的儿子中仅有曹彪反抗,曹彪是如何死的?
上传时间:2021-01-05 20:08点击:

魏武帝曹操是个“多产”的帝王,共有25个亲儿子,除了先前已经病故的诸子外,在司马懿篡权上台时,至少还有4人健在,即燕王曹宇、楚王曹彪、陈留恭王曹峻、赵王曹干。不过,4人当中只有曹彪不忍坐视江山易主,图谋起兵反抗。那么,曹彪为反抗司马懿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的结局如何?

曹操剧照

曹彪,字朱虎,是曹操第十七子,生母为孙姬,跟临邑殇公曹上、刚殇公曹勤是同胞兄弟,起初获封寿春侯,最终被进封为楚王。据正史记载,曹彪自幼智勇双全、文采斐然,虽然综合能力比不上兄长曹丕、曹植,但在曹操诸子当中依然属于佼佼者,因而经常受到其父的夸赞,而曹彪也因此难免会有自得之色。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相,曹彪亦是如此。在《三国·方技传》当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轶事。当年曹丕还在做汉朝的五官中郎将时,曾请当时最著名的相士朱建平给他和曹彪相面,结果朱建平预测曹丕在40岁时会有灾祸,而曹彪在57岁时将有刀兵之灾,如果应对不慎,恐怕性命不保。曹丕兄弟正值青年,听后根本不以为意,但事后看来,竟然全部应验。

曹丕剧照

曹丕在位时,曹彪慑于兄长的权威,在封国内丝毫不敢造次,表现得很像个乖孩子。但等到侄儿魏明帝登基后,曹彪便再难以遏制自己那颗躁动的心,自负满腹才华但不被重用,行事难免张扬,言论难免激愤。魏明帝对叔父一忍再忍,见他始终不知悔改,遂一怒之下以曹彪入朝时违反禁令为由,削减楚国3个县、1500户的食邑(2年后又恢复),就差没有褫夺他的王爵。

朝廷的严惩让曹彪又安生了几年时间,但随着司马懿的篡权上台,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再次被鼓噪起来。作为曹操健在的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位,曹彪无论如何都不能坐视曹家的江山改姓易主,否则他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父亲、兄长和侄儿?况且,此时的曹彪难免滋生出取代魏帝曹芳坐江山的打算,毕竟皇位的诱惑性之大没有人可以“免疫”。

曹叡剧照

然而,由于曹魏对藩王的管制极其严苛,王爷们不仅手里没权没兵,而且人身自由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曹彪即使有起兵讨伐司马懿的心,也没有相应的能力。为破解困局,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联合手握重兵、镇守地方的大将,而曹彪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最终把希望寄托在镇守淮南的司空王凌和兖州刺史令狐愚(王凌的外甥)身上。

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儿,深受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的器重,不仅资格老、官爵高,而且自诩为魏朝的忠臣,对司马懿通过政变上台大为愤恨。由于此时魏帝曹芳已沦为司马懿的傀儡,把复兴魏室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已无可能,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改立宗室为帝。为此,王凌将外甥令狐愚召来密谈,以寻找新帝的合适人选。

司马懿剧照

在此之前,曹彪已经开始跟令狐愚暗通款曲,并许诺一旦自己诛杀司马懿、登基为帝,必然让他晋升为三公。令狐愚本属于司马懿的反对派,如今又贪图将来的荣华富贵,遂力劝舅父拥戴曹彪为帝,并得到后者的首肯。随后,王凌与曹彪之间密使往来不断,并商定一旦边境有事,则举兵共讨司马懿。然而,王凌等人的计划尚未付诸实施,令狐愚便突然患病而死,给讨逆大业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令狐愚之死给王凌带来沉重打击,但他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行动。嘉平三年(251年),东吴在边境进行小规模的骚扰,王淩见有机可乘,遂上书朝廷请求虎符,以便调动扬州的大军出击,但真实意图在于讨伐司马懿。与此同时,王凌还派部将杨弘去劝说兖州刺史黄华加入讨逆军,但黄华非但没有听命,反而带着杨弘一起向司马懿告密。 

王凌剧照

司马懿闻讯大惊,火速率军南征王凌,并在出兵前写信诓骗王凌,让他迟迟拿不定主意是否举兵北上,自己则全速行军,不久后便进逼寿春。王凌绝没想到司马懿行动如此之快,慌忙之中竟只身前去会面,结果被擒获,在押赴洛阳问罪的途中服毒自杀。至此,王凌、曹彪的讨逆计划尚未付诸实施便“胎死腹中”。

事后,司马懿大肆惩处参与起事的人员,王凌、令狐愚的三族由此被诛杀,而曹彪也被赐自尽,终年57岁。曹彪自杀后,司马懿尤且不解恨,不仅下令诛杀楚王国所有的大臣及朝廷派来的监国谒者,还把曹彪的妻儿子女全部废为庶人。如此一来,曹氏诸王大为震恐,因而再无人敢于反抗司马懿。14年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位称帝,立国仅45年的曹魏覆亡。 

曹彪最终被逼自杀

当司马懿政变上台、曹魏帝国岌岌可危之际,宗室王侯们惧于司马家的权势,绝大多数都不敢有所动作,唯有曹彪不甘就范,意图举兵讨逆、匡扶社稷。虽然曹彪最终事败被赐死,但就其胆气而论,依然值得后世称颂。曹操若泉下有知,大概也会对儿子的表现深感欣慰吧?

参考书目:《三国志》、《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