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朝代因为缺乏走出“三百年怪圈”的先进制度,所以它们走向衰亡是一种必然,不过长寿的王朝都是相似的,短命的王朝才各有各的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下大秦帝国,为何会“二世而亡”,这是因为秦二世胡亥在位时的暴政,还是因为李斯、赵高的精致利己主义呢?
谁是凶手
“精致利已主义”这个词,是北大的一个教授无意中带火的,这个词最初的本意是:现在大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具备高学历,高智商,高起点的“三高”特点,在他们中的一小撮人,往往会拿着这些“特点”变着法地为自己谋私利,因为他们做得更狡猾,所以不容易被发现,而又因他们所处的位置往往又相对较高,所以他们带来的危害也比一般人要更大。
而赵高和李斯,就是这个词在秦朝的杰出代表。很多人都知道赵高是个坏坏的大太监,但其实……他也是。不过赵高也是太监中的佼佼者,当时的赵高有三绝,第一绝是他的书法,据记载他的书法曾作为当时的通用字帖之一;第二绝是他的文章,他曾经有多篇文字被编入了国家教材;第三绝是他对于秦律的认识,他是当时对秦律掌握得比较扎实的人之一。
秦始皇这么一代雄主,就是看上了他的这些才华,才让他去当了胡亥的老师。而赵高也没有辜负秦始皇对他的信任,在始皇帝去世后,他竟然矫诏逼死了公子扶苏,而让自己的学生胡亥继承了王位。后来他又设计害死了当初和他同谋的李斯,并坐上了宰相之位。再后来他嫌“指鹿为马”不过瘾,又派人刺杀了胡亥,不过他也没能获得善终,他被自己拥立的秦王(不是皇帝了)子婴派人诱杀,并被诛了三族。
和他狼狈为奸的李斯,最初也是个办事的干臣。秦始皇之所以能快速地消灭六国有生力量,就离不开李斯的谋划。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解除周朝时的分封制、实行文字、货币、交通等的统一,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也都是在李斯的建议或完善下,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不过李斯也是一个把“利己主义”深入骨髓的人,他当年上《谏逐客书》,名义上是劝始皇帝不要让人才流失,其实也未尝不是给自己留在秦国铺路;而他身为一国之相,在始皇帝去世后,就因为想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力,他竟然背叛对自己赏识的君主,转而和赵高混在了一起;而胡亥登基以后,他又见风使舵,蛊惑胡亥耽于享乐,而实行暴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胡亥之所以被后世看成是秦国速亡的重要原因,除了胡亥本就不是良人之外,他的两位领路人也没少把他往沟里带。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说,秦国的早亡,是因为赵高和李斯的“精致利己主义”在作祟呢?虽然他俩对秦朝覆亡的责任比较大,但骆驼认为,他们俩还不是秦朝早夭的根本原因。那么骆驼认为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死去的罪人骆驼认为秦国的过早灭亡,其根本原因是秦始皇,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是他给了赵高和李斯后来捣乱的权力,而是我认为秦始皇做事过于心急了,以至于步子迈得的太大,扯坏了……裆。如果大家熟悉历史,或者看了最近的热剧《大秦赋》,那么就会知道秦始皇登基之前,秦国就已经“笑傲江湖”了。其实秦国的霸主地位,确定于始皇帝的曾祖父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时,敢和秦国硬刚的只有赵国,不过赵国在“长平之战”一役以后元气大伤,也变成了鹌鹑。楚国虽然面积较大,但在巴蜀之地归了秦国以后,楚国早已成了纸老虎。而诸侯国的精神支柱——周朝王室,也在始皇帝的亲爹嬴异人在位时,被打入了尘埃。所以秦始皇登基以后,并没有太强大的敌人让他睡不着觉。
如果他步子迈得小一点,那么国力的补给就能跟得上消耗,而民力也不会被压榨得太厉害,如果民力得到了休养,那么秦国的群众基础就会相对稳定,如果秦国的群众稳定,那么就是秦国的帝王将相稍微不堪一点,以秦国的国力,也能兜住底。
除了内耗过重以外,秦始皇以5G的速度平灭了六国,虽然表面上看着很风光,但隐患却也不少。治理百里之国和治理千里之国,终究还是有区别。秦国在占据那么大的国土以后,自己的边境线也开始飞速增加,他不得不修补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的游牧部落,而为了镇守边关,他又不得不把重将蒙恬调离中央。
如果当时蒙恬不是在外面防守,而是在国中镇守,那么赵高未必就敢假传圣旨逼死扶苏,如果扶苏不死,蒙恬更不可能引颈就戮。另外始皇帝因为忙于外战,而又高估了自己的寿命,所以并没有及时在朝中扶植出能抗衡赵高和李斯的力量,于是在赵高和李斯联手以后,以铁血著称的大秦之中,竟然无人敢作仗马之鸣。
小结由此可见,秦国之所以那么短命,并不是胡亥本人穷凶极恶,乱施暴政,也不是赵高和李斯“精致利己”,而是秦始皇急于求成,以至于步子过大,导致秦国在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帝国之时,就开始背负这项“义务”,而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最终也为秦国带来了短命早夭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