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夺门之变,徐有贞怎么死的?
上传时间:2021-01-13 00:48点击: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皇位。

明英宗复辟当日(十七日),便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又加兵部尚书。同时,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被逮捕下狱,诬以“更立东宫”、“谋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为谋反,判处极刑。

 

在夺门之变后,明英宗认为于谦曾有大功,不忍将其杀害,为此犹豫不决。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徐有贞却进言道:“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明英宗这才下定决心,于正月二十三日将于谦、王文处斩。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徐有贞的一句话,直接害死了于谦,让明朝损失了一位栋梁之臣。那么,问题来了,害死于谦这位大臣后,徐有贞最终是什么下场呢?

 

首先,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十一日,徐有贞出生。对于徐有贞来说,本名徐珵,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徐有贞精明干练,颇有心计,而且喜好功名,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等学问都有研究。明英宗在位期间,天下承平已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地区却连年用兵。

徐珵对此颇为忧虑,他在正统七年(1442年)上疏朝廷,提出关于用兵的五条建议,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许,但却未被采用。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珵升任翰林院侍讲。在明朝时期,翰林院侍讲主要是为皇帝或者太子讲学,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能够胜任此职的,差不多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兵败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徐珵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遭到宦官金英的训斥。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谦。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关于迁都上的争议,促使徐有贞对于谦心怀怨恨,也即于谦的痛斥,让徐有贞长期背负了骂名。同年九月,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他任用于谦等人,击退了瓦剌大军。徐珵素来追求功名,但却因南迁之议遭到朝廷文臣武将的讪笑,以致长久不得升迁。后来,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改名为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年),徐有贞升任右谕德。当时,黄河沙湾河段(在今山东阳谷)决口已有七年。朝廷先后派多位官员治理,但却始终未能平息河患。对此,徐有贞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应设置水门、开凿支河、疏浚运河,以疏塞浚并举的方法平息河患,得到景帝批准。徐有贞历经五百五十余日的艰辛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治河工程。对此,在笔者看来,徐有贞显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在古代历史上,治理水患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而徐有贞可以科学、高效地治理水患,这无不彰显出徐有贞的才能。

 

泰七年(1456年),山东地区发生洪灾,境内河堤多有毁坏,唯有徐有贞负责修筑的河堤依然完好。徐有贞修复旧堤决口,在临清到济宁之间设置多处减水闸门,成功平息水患。景帝亲自召见慰劳,进拜他为左副都御史。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宦官曹吉祥为求不世之功,有意迎明英宗复辟。而就一向追求功名的徐有贞,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夺门之变。

《明史·于谦传》中记载: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

 

在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夺回了皇帝的宝座。而在如何处理于谦这位大臣上,朱祁镇有所犹豫。诚然,于谦支持朱祁钰登基称帝,这让朱祁镇痛恨不已。不过,朱祁镇也明白于谦这位忠臣的功劳,所以一开始不忍心除掉于谦。但是,在这个时候,徐有贞却表示:只有杀了于谦,才能避免夺门之变师出无名。于是,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朱祁镇还是冤杀了于谦。而就徐有贞这位大臣,在这里面可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朱祁镇论功行赏,不仅石亨、曹吉祥等人受到了封赏,徐有贞更是一跃成为明朝内阁首辅,扮演着类似于丞相的角色。不过,在夺门之变后,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之间争权夺位,爆发了比较激烈的冲突。

明英宗当时正宠信徐有贞,常屏退左右随从,与其密谈。曹吉祥便让宦官窃听二人谈话,然后再故意把听到的内容泄露给明英宗。明英宗非常惊讶,询问他如何得知。曹吉祥就暗示是徐有贞泄露的,明英宗信以为真,从此逐渐疏远徐有贞。

最后,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御史张鹏等人上疏弹劾石亨,结果奏疏还未呈上,便被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曹吉祥。石曹二人到英宗面前哭诉,称是由内阁在幕后指使。明英宗大怒,将诸御史下狱,并逮捕徐有贞。最终,明英宗将徐有贞贬为庶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由此,对于徐有贞来说,仅仅当了几个月的明朝内阁首辅,就被废为庶民,并遭到了流放的惩罚。在古代历史上,流放对于士大夫来说,自然是比较严重的惩罚,这意味着其很难再次获得任用了。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被杀。明英宗又想起徐有贞,对李贤、王翱道:“徐有贞有何大罪?都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的。现在可赦免其罪,让他返回乡里。”徐有贞回到家乡吴县,从此纵情山水。虽然能够回到家乡,不过,徐有贞的官职还是没有被恢复。

 

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吏身份,但是,徐有贞仍然赋闲在家。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因为曾经陷害于谦,所以,即便有人推荐徐有贞恢复官职,也会遭到大部分朝廷大臣的反对。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十五日,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此外,正是因为长期赋闲在家,让徐有贞可以专研说法。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徐有贞善书法,长于行草,小行书尤为精妙,下笔尖峭,捺笔重按,间露章草遗意,笔法瘦劲豪放,得怀素、米芾神韵,力求变化,自成风貌。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