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明朝火器堪比八国联军,为何直到明朝灭亡,也没能取代传统武器
上传时间:2021-01-14 20:55点击:

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据考证它最早可能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历经各代发展,到了明朝它的应用已经初显规模,甚至有人考证出,明初的著名将领沐英,甚至发明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火枪战术“三段击”,那么为什么在明朝上百年的国祚中,火器不光没能取代传统的武器,反而还让我国的火器在世界上开始落后了呢?

骆驼认为答案就俩字,那就是“缺钱”,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钱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钱的作用

火器想要全面普及,离不开两点,一是本身确实好用,且能持续改进;二是要有足够的数量。要想火器好用和完善又离不开两点,第一是专业人才,只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才能对武器进行持续改进,有人可能会问,能不能不改进,就把明初的火器继承下来不行吗?答案是真不行。

 

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样,分别是射程和射速,如果火器的射程不能超过强弓硬弩,那么它就无法取而代之,如果射速不够快,那么火器面对骑兵时,可能还不如长矛好用。因此明初的火器虽然有了一定的威力,但还无法满足当时的战争需要。

第二是设备材料。火器最核心的部件有三个,一是枪管,二是激发装置,三是火药(子弹)。虽然到了明末的时候赵士祯研发除了射程可达500米、子弹可连发的"掣电铳"和"迅雷铳"。但因为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不高,所以没有量产,以至于明朝抗击满洲女真时,用的竟然还是老式的火绳枪。这种枪不光每次击发后都需要重新装填,而且还非常的爱爆管。

 

说完了火枪的质量问题,咱们再来说火器的数量问题。骆驼所指的数量,不光单纯是说火器的纸面总数量,还包括它的合格率(大明后期火器的合格率很低,原因质疑是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而偷工减料。)、士兵的实际装配数量(吃空饷的不光可以是兵额,还可以是火枪)以及士兵的实弹训练量(武器都中饱私囊了,训练又怎么可能跟得上)。

而上述所有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根源,那就是。从火枪的持续研发、批量制造到士兵的足额配发,到实弹训练,没有一处不是吞金巨兽。那么明朝为什么会没钱呢?

为什么缺钱

我们再来看明朝为什么会缺钱。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是穷苦出身,他当了皇帝之后,一直是从严治国,对于贪官恨不得扒皮抽筋(实际上比这个更狠),为什么疆域辽阔的大明后来会没钱呢?答案是,钱被两个集团给拿走了。那么是哪两个团体这么大胆呢?

 

第一个是官员。可能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说明朝的官员工资是最低的吗,他们怎么会让大明没钱呢?的确,如果单从他们固定工资来看,他们的收入的确不高,不过他们不是海瑞,所以收入也并非只有死工资。官员的“外快”主要来源有三种:

第一是在其位拿其钱

我们以大明朝廷划拨军饷为例做个简单说明,如果军队的规模是十万人,那么军队的武官为了圈钱,那么他手下可能实际只有五万人。等到这个工资申请交给皇帝,皇帝为了让士兵安心干活,可能会同意全额拨付。这笔钱从国库中拿出来以后,负责拨付的人员,就会先克扣一部分,然后经过官员的层层克扣,真到士兵手上的可能十不存一。

 

这一条其实不光是在士兵的军饷上,实际上只要是朝廷拨付的金钱物资,都会存在多报冒领、层层盘扣的情况。

第二是下官孝(xing)敬(hui)。有关这部分钱财,摆在台面上的有夏天的“冰敬”和冬天的“炭敬”。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除了这俩之外,下一级官员给上级官员过节拜寿的孝敬银子,以及让上官照佛的办事银子等等还有很多。那么这些钱又从哪里来呢,除了克扣百姓之外,就是拿大明的国家利益去置换。

比如当时的各种赋税,交税的人为了少交给国库一百两,那么他可能给办事的官员二十两,然后他可能只需要交十两就能应付过去。长此以往,明朝的国库岂能积攒下发展的前来。

 

第三是侵占国有资源。明朝的官员背后,往往还站着他的亲朋好友,以及家乡的乡亲父老。他们做了官,自然要照拂家人,而照拂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国家资源,常见的方式主要有,给没上班的亲戚安排个虚职领工资,和当地的大族合谋侵占土地,帮助亲朋故旧垄断点生意等等。这些“小事”看起来都是赚的大明的“小钱”,但日积月累,对大明也是不小的负担。

除了官员之外,对明朝“贫困”贡献最大的,当属皇室宗亲。据一份有心人统计,在公元1480年,也就是严嵩刚出生的那一年,大明一共支出了约600万两的白银,其中给官员开工资所用的钱比皇室宗亲的支出略多,大约有两成半,也就是说,当时皇帝的亲戚们仅俸禄一项,就可以和治理整个天下的官员开支持平

你是不是感觉到很震惊,但你绝不会想到这只是个开始,等到公元1602年(比万历十五年晚了十五年),皇室宗亲的开支,已经占据了大明支出的52.89%,而在同一年,大明的军费支出却仅有32.44%(1480年约为50%),而天下官员的工资占比仅有14.18%!

 

另据记载,各地藩王等皇室宗宗亲占据了各省的很大一部分土地,其中最狠的一位是占据蜀地的蜀王,当时他一家就占了蜀地的七成土地(只收租不交税)。因此很多地方的赋税,都不够当地藩王的工资,其中有记载的例子有,山西的藩王等人一年需要工资三百多万石,而山西一年的收入仅能达到一半,河南的税收甚至连当地王爷们需求的一半都达不到……

小结

从上述的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明朝的火器之所以没能“发扬光大”,主要是因为大明“缺钱”,而大明“缺钱”的原因,是因为“吸血”的必比“造血”的更多。那么大明的皇帝知不知道这些事呢?如果他知道,又为什么没去改变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有关问题的答案,也会在骆驼后续的文章中揭晓。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