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哥舒翰带病出征镇守潼关,郭子仪所向披靡收复河北
上传时间:2021-04-20 09:39点击:

哥舒翰带病出征,郭子仪所向披靡

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之后,李隆基便立刻命令哥舒翰为先锋兵马元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带领8万人马火速赶赴潼关,抵御叛军。

 哥舒翰,704年出生,突厥人,他爹叫哥舒道元,曾任大唐安西副都护,但是家里极为有钱。

 作为官N代和富N代,哥舒翰在官商勾结的家风影响之下,从小就沾染了西域老流氓的风气,酷爱结交豪杰、喝酒赌博、泡吧摸妹,基本不干正事。

 等混到35岁的时候,他才稍微收敛了一点,不是他良心发现,或者玩够了,而是他爹死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得到长安为他爹守孝三年。

由于长安权贵太多,加上没有太多的狐朋狗友,他这才不得不收敛。

 但是,没过多久,哥舒翰便凭借他独特的西域流氓气质,和京城四少们鬼混到了一起,又开始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有一次,他不知道又干了什么坏事,被长安县的公安局长给逮了个正着。

 哥舒翰很生气,根本没有把公安局长放在眼里,在他看来,长安一条街,自己才是爹,局长大人不仅不能治他的罪,还得低三下四地拍他的马屁。

 但就在他趾高气昂、洋洋得意的时候,局长却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通:年近四十,一事无成还胡作非为,这叫不义;为父守孝,不恪尽职守却到处惹事,这叫不孝。

你爹当初生你的时候,真应该找一堵墙把你呼上去…… 从来没有被人鄙视过的哥舒翰一听这话,当时就懵了。

想不到一个小官敢这么对自己说话,更想不到,这人骂的还如此有道理,让自己无法反驳。

 从此以后,心灵很不纯洁的哥舒翰竟然开始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

文的方面,他钻研起了《左传》和《汉书》,武的方面,他开始苦练骑马射箭。

 742年,守孝期满后,脱胎换骨的哥舒翰便跑到河西,当了一名小军官。

 由于他治军有方、号令严明,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他爹的关系,很快他就得到了大名将王忠嗣的赏识,被提拔为了牙将。

此后他的人生便进入了坐着火箭上窜的阶段。

 有一次吐蕃入侵边境,王忠嗣派他去抵御敌军。

他看到敌军兵分三路从山上冲下来之后,竟然兴奋的哇哇大叫,手持长枪,骑着战马就冲到了敌营之中,一通乱战下来,这三支吐蕃军竟然全部被他打得大败而逃。

 747年,哥舒翰因功被提拔为了右武卫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

 不久之后,吐蕃又派了5000名骑兵前来抢粮,哥舒翰又利用伏兵,将吐蕃骑兵打得全军覆没,连一匹马都没有跑回去。

 748年王忠嗣因为太子李亨的事情被贬之后,哥舒翰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担任了河西节度使,而此时距离他从军仅仅六年时间。

 转过年,在李隆基的逼迫和支持下,哥舒翰又率领河西、陇右等地的6万多兵马,对我们之前讲过多次的石堡城发起了强攻。

 关于石堡城的介绍可看下面文章《169篇:杀能臣,斩大将,李林甫再造冤案(1)》。

 

 唐军在死伤了数万人之后,终于又一次拿下了该城。

因此,李隆基大为高兴,将他升为了特进、御史大夫,并赐庄园一座。

 接下来几年,哥舒翰又立下了很多军功,连续三次大败吐蕃,攻占了九曲之地,开拓疆域数百里,使得唐军在河西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753年,也就是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的那一年,为了牵制安禄山,哥舒翰又被封为了西平郡王,他的人生也因此达到了顶点。

 但是,功成名就的哥舒翰很快就得了两个毛病,一个是嗜酒如命,天天喝得不醒人世;一个是酷爱打仗,白天骑在马上打仗,晚上骑在人身上打仗。

 烈酒伤人身,美色耗精血,年轻人也搁不住这两种东西的折腾,更别提50岁的哥舒翰。

 所以两年之后的755年2月,在回朝做述职报告的路上,哥舒翰便因为身体空虚,洗澡的时候得了中风,昏迷了好长时间才被抢救了过来,但仍然落下一些后遗症。

 从此之后,这位善于使枪弄棒的大名将,便老老实实的待在了长安的家中养病。

一直到10个月后,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他才被李隆基赶鸭子上架,再次成为了决定大唐帝国命运的守门大将。

 在李隆基看来,哥舒翰的领军水平和打仗水平,都要远超于高仙芝和封常清。

 哥舒翰曾经节制河西、陇右诸军,总兵力将近15万,高仙芝和封常清在西域统领的唐军总数不到5万。

 哥舒翰能把吐蕃按在地上连续摩擦,而高仙芝和封常清只是把吐蕃的手下败将,即中亚的几个小国按在地上摩擦。

 哥舒翰一生之中无一败绩,而高仙芝兵败怛罗斯,封常清在安史之乱中连败五仗。

 所以,李隆基坚信只要哥舒翰到达潼关,要不了多久,安禄山必然会被打得大败而逃。

 但是,李隆基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哥舒翰的身体状况。

他到达潼关之后,还没有上班几天,就因为身体过于虚弱,把军政要务全部交给了行军司马田良丘。

 田良丘是一没有什么才能的庸人,既不能也不敢专行独断,所以,他又把大权分给了两个人: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

 王思礼,高句丽人,出生于将门世家,是哥舒翰的老部下,以前两个人一起打过石堡城,收复过九曲,军事能力突出,深受哥舒翰信任。

 李承光能力也不弱,也是哥舒翰的老部下,以前当过河西兵马使,也跟着哥舒翰打过不少仗。

 按说有这俩牛人的助力,唐军战斗力肯定会越来越强,但偏偏这两位谁也不服谁,经常出现争执,从不好好配合,最后竟然达到了军中号令不一的地步。

 哥舒翰知道后,也没有精力加以制止,再加上他自己又不体恤士兵,这就导致唐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还不如全是新兵蛋子的时候。

 唯一值得幸运的是,哥舒翰采用了正确的战略,他让20万大军全部躲到了潼关里面坚守不出,以等待敌军后方出乱,然后他再出关迎战,痛打落水狗。

 而这个战略很快便看到了成效,因为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张巡等人,已分别在如今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对安禄山的叛军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反击。

 郭子仪,字也是子仪,今天陕西省渭南人,公元697年出生于官宦世家(老爹是刺史)。

与哥舒翰那种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不同,他年纪轻轻就参加了武举,并以优异的成绩当上了左卫长史。

 因为他身高七尺左右,长得又很帅,武艺很高强,关系又很硬,所以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便一路高升,一直升到了左卫大将军(正三品)。

 等到754年的时候,58岁的他又担任了九原郡太守、朔方兵马使。

但是,没过多久,他老妈就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到了老家,准备守孝三年。

 可是他刚回到老家,755年11月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叫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

虽然安思顺对大唐忠心耿耿,以前还向李隆基举报过安禄山可能造反,但是李隆基对安思顺仍然不放心。

 所以,李隆基便把正在守孝的郭子仪“夺情”了,让他火速赶往朔州(今灵武),担任朔方节度使,以收复今天的山西北部。

 几天之后,李隆基又让他推荐收复河北、河东的人才,郭子仪便顺道举荐了另位一位赫赫名将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人,公元708年出生于今天的辽宁朝阳。

他爹叫李楷洛,当年曾跟着李尽忠造反,武则天将其镇压之后,他爹就投降了唐朝,后来被封为了左羽林大将军。

 由于父亲的缘故,李光弼从小就在军营中长大。

和哥舒翰一样,他也善于骑射,喜欢读《汉书》,并且治军极严。

但与哥舒翰不同的是,他从小就为人沉稳,很有谋略,为老爹守孝的时候,他更没有胡作非为,而是严遵礼法,被人称之为榜样。

 746年,王忠嗣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的时候,发现李光弼是个人才,就把他提拔为了兵马使,并竖起大拇指夸他:“光弼必居我位。

”(王忠嗣真是慧眼识珠,哥舒翰、李光弼都是他提拔的)。

 后来,李光弼又因为大败吐蕃和吐谷浑,被升为了河西节度副使,蓟郡公。

 但是754年,一生平顺且正在步步高升的李光弼,却因为不愿意多娶一个老婆,以至于丢掉了一切官职。

 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觉得李光弼是个人才,就奏请李隆基把他从河西调到了朔方担任节度副使,并且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连娶媳妇带过年的爽事,做梦还来不及呢。

但在李光弼看来,这哪里是娶老婆,分明是娶阎王。

 安禄山要造反,大家都知道,更何况李光弼是一个契丹人,老家就在安禄山的大本营,就更知道安禄山的心思了。

而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谁敢和他攀亲戚?另外,自己已经48岁了,多娶一个老婆也折腾不动啊。

 所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刚到朔方没多久,便直接假托生病辞职不干了。

 幸运的是哥舒翰一直都看不惯安思顺,听说这件事之后,便想拉拢一下李光弼,于是,他便奏请李隆基,把李光弼召回了长安(史书中说的是,哥舒翰觉得李光弼是个人才,回家可惜了,所以奏请的李隆基)。

 更幸运的是,他在朔方待的那一段时间里,恰好又认识了郭子仪,这才有了郭子仪推荐他率军打到河东与河北的故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李光弼用短短两年时间,便用实际行动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也算是为我国的成语事业做出了又一贡献。

 

随后的一个多月之内,郭子仪便率领朔方军的主力,一路向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胜利。

斩杀了叛将周万顷、打退了叛将高秀岩,收复了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等军事重镇。

而李光弼也带领1万朔方军,以及3000弓弩手,于756年2月15日抵达了常山(今河北石家庄),揭开了唐军收复河北的序幕。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