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简述: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上传时间:2021-05-13 21:18点击:

荆轲,今日水犹寒

荆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是刺客中的典范,中国侠文化的起源,最受中国人敬仰的刺客,也最受学着争议的刺客,他的故事不断被搬上银幕,真正的大侠。

荆轲的离去,也宣告刺客鼎盛时代的终结。

杀有不同的杀。荆轲刺秦,荆轲是弱小的,秦王是强大的,荆轲的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荆轲义无反顾的做了,他以粉身碎骨的代价撼动了秦王这块巨石,也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一跃成为熠熠生活的英雄。

如今的易水旁边已经不再有英雄的亡灵,荆轲真的走了,走得那么决绝,从喧嚣的闹市走向孤清的易水,只留给天地间一脉清香侠气。

 

易水壮士

在今河北易县城西南不远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叫荆轲村;荆轲村的入口,易水河的旁边耸立着一座千年古塔,叫荆轲塔;荆轲村,荆轲塔,显然都是为了纪念荆轲这位英雄。如今来易县旅游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去荆轲塔,缅怀他们心目中的悲情壮士。

荆轲刺秦的故事,村民们烂熟于心,给游客讲述的时候,脸上有悲伤也有自豪;高渐离为荆轲作的那首诀别歌依然响彻在易水的上空,唱的时候,村民们眼里都闪烁着泪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最简短的歌谣,也是最震撼人心的歌谣。

这就是荆轲的故乡,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壮士迭出的地方,荆轲,自然是最耀眼的那一颗星。

让我们回到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当秦王嬴政忙着争霸天下的时候,荆轲还是一介草民,游走于天地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荆轲的祖籍不在燕国,据说他是齐国庆氏的后裔,我们知道,庆氏一族都出豪杰,庆忌就是一位,庆氏一族衰退后,荆轲就迁居到了卫国,曾经庆忌避难的地方。

荆轲是一位美男子,身长七尺有余,星眉创目,高挑的鼻梁,如刀片搬锋利的嘴唇。如果穿上白色的长袍,伫立在风中,身佩长剑,活生生的一名大侠。

荆轲与别的壮士不同,别的壮士似乎只爱剑,不爱读书,而荆轲喜欢读书也喜欢练剑,他的身上除了有一股侠气之外,还有一股难得的书卷之气,这使得他更加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而不是简单的拔刀相助,劫富济贫。

因为饱读诗书,荆轲也曾想步入仕途,为国效力,实现自我价值。他满腔热情的向卫国国君提出自己的治国之策,但卫国国君崇尚老子的无为而治,认为一切自有天道主宰,无为就是最好的有为。所以卫国的国君对荆轲的那一番高谈阔论嗤之以鼻,我行我素,沉迷于酒色之中,国家大事很少问津。

荆轲得不到重要,于是离开卫国,游历四方。

卫国也很快成了秦国的附属国。

荆轲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读书,却绝不会让书上的道理束缚他自由的个性,他没有城府,眼里容不得沙子,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藏着掖着,不巴结不奉承。

也许,天下侠士都会是这样的人,除了一身正气,自由就是他的生命。

荆轲游历到山西的榆次,寄居在一个叫盖聂的剑客家里,盖聂看他是一条汉子,用美酒佳肴来款待他,他也毫不客气。盖聂把一帮朋友召集到家里,与他们讨论剑法。

盖聂滔滔不绝,朋友点头称许,正在兴头处,荆轲却不顾宾客的礼节,走向前去,驳斥盖聂的观点,一点面子也不给盖聂。盖聂认为应该以剑驭气,荆轲认为应该以气驭剑。

盖聂哑口无言,心中却对荆轲产生不满,认为他不识时务,很快对他下了逐客令。荆轲呢,也不生气,把银子留给盖聂,扬长而去。

在赵国的邯郸,与鲁句践对弈,鲁句践技不如人,连输几盘,心中郁闷,要荆轲让他几个棋子,荆轲不让,鲁句践就耍巧,偷偷的拿掉荆轲的几个棋子,荆轲发现了,与他理论,鲁句践却粗口伤人,荆轲撇下下了一半的棋局,拂袖而去。

 

 

在秦国的咸阳,他在酒馆喝酒,突然看见外面的街道走过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荆轲酒也不喝了,把酒钱留在桌上,匆匆的跟在了年轻美丽女子的后面。女子以为他是流氓,心里很是恐慌,走进一条胡同,荆轲也紧追不舍的跟了进去。

不料,女子还真遇上了几个流氓,想要调戏她,绝望中,荆轲出手,三拳两脚把流氓打跑了。女子这才敢看荆轲一眼,不料这一眼却让女子怦然心动,对荆轲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这时荆轲却说:“我跟着你,只想对你说一句,你很美丽。”

说完,荆轲就走了,女子两鬓绯红,仿佛做了一个美妙的春梦,心里思付,这人,真是太奇怪了。

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最后荆轲来到了燕国,并在燕国安顿了下来。

之所以选择燕国,是因为在燕国荆轲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朋友、知己高渐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因为有了高渐离这样的知己,荆轲不再感到孤独。

荆轲遇见高渐离是在一个春雨初歇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荆轲沿着易水河岸随意的行走。

渐渐的,一种奇妙的声音传过来,这宛如天籁的音乐深深的吸引了他,荆轲加快了脚步。就在易水的源头,一块大理石上,安详端坐着一位白衣男子,忘却人间的所有,专心击着他的筑。

筑,古时一种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声音悲沉。

荆轲没有打扰高渐离,就站在他身后,静静的享受着这美妙的音乐。

也就从那一天起,荆轲和高渐离成了知己。

以后的日子,高渐离常常击筑给荆轲听,以前高渐离为没有人懂他的音乐而苦恼,现在他感到欣慰,有荆轲这样一位知音。通常,荆轲一边喝酒,一边听高渐离击筑,忘情之处,荆轲会不加掩饰的哭起来。

荆轲和高渐离,就像当年的俞伯牙和钟子期,逍遥于乱世之中。

 

燕太子丹的烦恼

话说在秦国当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

秦王嬴政要统一天下,所以要其它六国都归附于秦国,扣押太子丹就是要燕国臣服于秦国。

太子丹深知秦国的强大与秦王的凶暴,他这次逃回燕国已经触犯了秦王嬴政的威严,赢政一定不会放过他,一定会来攻打燕国。燕国的灾难就要来临了。

以前燕昭王设燕昭台,招徕了一批能人贤士,燕昭王也乐毅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是燕国成为大国。而如今燕昭台已经形同虚设,乐毅去后,燕国立马衰落下来。

秦国已经派兵驻扎在易水旁边,太子丹心急如焚,找到他的太子太傅忧心忡忡的说:“燕国要灭掉六国,燕国难以幸免,该如何是好呢。”

 

 

太子太傅却说:“秦国过于强大,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请太子不要以自己在秦国受到了屈辱,而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得罪秦国,那样恐怕燕国的灭亡也不远了。”

太子丹说:“不是因为我个人的怨恨,实在是没有怨恨,秦国势必也要灭掉燕国。我们现在不得罪秦国,苟延残喘一时,但秦国攻打我们却是迟早的事。所以,务必请老师想一个万全之策,使我们燕国不要亡国。”

太子太傅沉思了一会,说:“让我想一想吧。”

太子太傅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太子丹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这时候,偏偏又来了一个祸端。

秦国的将军樊於期为躲避秦王的追杀逃到了燕国,宅心仁厚的燕太子丹收留了他。樊於期是秦国的优秀将领,赢政为什么要追杀他?说来话长。

当年吕不韦把自己的一个爱妾献给了嬴异人,不久就生下赢政,也就是说赢政的生父不是嬴异人,而是吕不韦。天生疑神疑鬼的赢政,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把知道自己身世的人全部杀掉,包括吕不韦,一个也不留。

最后只剩下樊於期了,尽管樊於期再三向嬴政发誓,决不泄露后宫秘密。但嬴政信不过他,依然要置他于死地。

无奈之下,樊於期只好逃到燕国。他也曾逃往其他的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家敢收留他。可见,太子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太傅知道了这件事后,匆忙赶来,极力劝阻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以免给燕国招徕更大的祸端。

太傅说:“听说你要收留樊将军,臣认为不妥。秦国本来就对我们燕国虎视眈眈了,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秦王在缉拿樊将军,没有哪个国家敢收留他。太子收留他,就好比把一块肥肉扔给几天没吃东西的饿虎。现在,秦国就好比饿虎,樊於期就是那块肥肉,肥肉丢到哪里哪里就遭殃。请太子三思啊。还是把樊於期打发到匈奴那边去吧。”

太子丹知道太傅是为了燕国着想,他说的话也句句在理,但太子丹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忍心抛弃樊於期,他解释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收留樊将军。樊将军身经百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燕国急需这样的人才。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到我们燕国,我怎么能做出无情无义的事情来呢。把樊将军打发到匈奴,这不等于把肥肉送到恶虎的嘴边吗?对于这件事情,我心意已决,请老师不要再劝阻。”

太子丹与太傅之间的对话传到了樊於期的耳朵里,樊於期为太子丹的情义所感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会寻找机会,报答太子丹的恩德。

数日后,太傅找到太子丹,太子丹以为太傅想出了对付秦国的办法,迎了上去。太傅却说,他还没有想出办法,但他可以向太子丹推荐一位世外高人,此人姓田,名光,或许能够想出对付秦国的办法。
 

太子丹急切的说:“既然这样,请老师把田光请到宫里来好吗?我要好好招待他。”

太傅所说的田光,是他多年以前结识的一位老友,此人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又精通剑术,被称之为“节侠”。

刻不容缓,太傅立马去请田光。太傅没有对田光具体说明什么事情,只是说太子有事与他商量。

田光二话不说,一句“遵命”,就登上了马车。

而这时的田光已经年过半百,他不知道这时候太子找他能有什么事。

太子丹求贤若渴,用极尊贵的礼节来招待田光。太子丹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田光深受感动。

把旁边的闲杂人等叫退后,太子丹迫不及待的问:“如今秦国就要攻打我们燕国,闻先生智勇双全,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秦国吗?”

田光心里的疑虑终于解开,原来太子丹是为这样的事找他。可是,他却为难,因为毕竟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时候的田光了。

 

田光叹了一口气说:“太子听说的都是我以前的事,现在我老了,没有多大的用处了,这就好比一匹千里马,到了年老的时候,随便一匹劣等的马也能跑在它前面一样。”

太子丹满脸的失望。这时,田光却说:“不过我虽然不能亲自去实行,但办法老朽倒是有一个。”

 

太子丹紧张的问:“什么办法?”

田光说:“刺秦!”

田光的话一出口,太子丹吓了一跳,这太不可思议了,这怎么可能呢?谁有本事能刺杀秦王?

田光料到太子丹会有异常的反应,他说:“虽然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我的一个朋友荆轲一定可以实现这个计划。”

荆轲,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荆轲与田光到底是怎样的好友?与高渐离相比,田光与荆轲的关系要弱一些。田光比他们长一辈,荆轲对田光的感情是一种尊敬。田光酿酒技术非常高超。荆轲常常去田光家里把酒聊天,而田光也倾慕于荆轲的侠名,愿意免费给他酿酒。

太子丹看到了一丝希望,目光闪烁的说:“请先生把荆轲侠士请来。”

末了,太子丹神情庄重的嘱咐田光,一定不要把今天所谈之事泄露出去。

田光背着一坛佳酿去找荆轲。当时荆轲正在合着高渐离的筑声唱歌,田光没有打扰他们,等荆轲唱完,田光把酒盖打开,酒香四溢。

荆轲回过头来,兴奋的对田光说:“我闻到这样的酒香,就知道是您来了。这世上只有你才可以酿出这样的美酒,失去你我会很难过。”

荆轲无意之间的一句话却击到了田光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隅,田光有些悲伤的想,也许,这是我为你酿的最后一坛酒了。

田光说明了来意,荆轲义不容辞:“前辈的嘱托,小辈一定不敢忘。荆轲明日就去太子的住所。”

田光笑了,也算了了最后的心愿,满上三杯,敬了荆轲,说道:“为了使太子没有牵挂,我只能以死来证明我没有把这个秘密泄露出去。”说完,拔出剑,自刎而死。

那天的阳光很惨烈,荆轲几乎睁不开眼睛,他抱着田光的尸体,痛哭道:“一定要这样吗?”

而荆轲也明白,田光是用生命来激励自己,去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第二日,荆轲去了太子宫,神情寂寥,他还没有从田光自杀的悲伤当中解脱出来。

 

 

荆轲告诉太子丹,田光已经自刎。太子丹愕然,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他说:“我只让田光保守秘密,没有让他自杀啊。这教我如何对得起先生?”

良久,太子丹的情愫才稳定下来,对荆轲说出了这样一番言辞恳切的话:“现在的秦国就像一只贪得无厌的狼,不把天下的土地吞并,他是不甘心的。韩王已经成了秦国的阶下囚,韩国的大片土地也被秦国掠夺殆尽,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赵国不是秦国的对手,一定会投降。如果赵国也归附秦国,燕国就有危险了。燕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就算征发全国的兵力也无济于事。我考虑的很久,唯一的办法就是刺秦。抓住秦王贪图的弱点,靠近它,然后刺杀他。这是燕国唯一的希望。现在就缺一个勇于承担这个重任的壮士了,田光推荐了您,希望先生帮助燕国躲过这一劫难。”

荆轲虽然心理有所准备,但还是差异不少,一个国家的太子,未来国君的接班人,竟然把国家的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刺客身上。就算真把秦王刺杀了,燕国就能强大起来了吗?但荆轲却不能向太子丹表达出这样的疑问,他只是说:“荆轲何德何能,能挑起这样的重担呢。”

哪知太子丹竟然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向荆轲叩头:“请先生成全。”

见此情景,回忆起昨日田光悲壮的自杀场面,荆轲答应了去刺杀秦王。

 

刺秦

怎么刺是最大的问题。

秦国王宫守卫森严,高手如云,嬴政又是出了名的猜疑狂,是最没有信任感的君王,他也不相信任何人,要想靠近他,比登天还难。

荆轲一直在思索着从哪里突破,却一直没有想出上上之策。

太子丹见荆轲迟迟不动身,心急如焚,以为荆轲要打退堂鼓,天天去慰问荆轲。把荆轲尊为上卿,赐美酒佳肴,翡翠珠宝,尽量满足荆轲对物质的需要。其实,荆轲对这些不是很在乎,他迟迟不动身,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

太子丹知道荆轲还有一个搞音乐的朋友高渐离,了解到荆轲喜欢听高渐离的音乐,于是派人把高渐离也接到太子宫来,赐上等的别墅,备精美的乐器,让荆轲随时可以听到好朋友的筑声。

太子丹的良苦用心荆轲看在眼里,他也不敢怠慢,日思夜想。

说也奇怪,一次荆轲正在听高渐离的筑声,突然想到了一个计策。

 

 

这时,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赵地。又挥军北进,掠夺土地,一直打到燕国南部边境。

太子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匆匆的向荆轲的住处跑来。荆轲也因为想到了计策而兴奋不已,也跑去找太子丹。荆轲与太子丹撞了个满怀。太子丹赶忙向荆轲道歉,荆轲哭笑不得,照理说应该是荆轲向太子丹道歉才对。由此可见太子丹精神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太子丹听说荆轲想出了计策,失态的抓住荆轲的手,让他赶紧明说。

荆轲说:“刺杀秦王最主要的就是取得他的信任,这样我才可以靠近他,才有下手的机会。怎样得到秦王的信任呢?我们就要有所表示。现在秦王正用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悬赏缉拿樊将军。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乐于接见我,这样我才有机会靠近秦王,从而刺杀他。”

然而,太子丹却为难了,他说:“要燕国督亢的地图可以,可是樊将军怎么可以用他的首级去交换呢?我当初收留他绝没有这样的目的。我宁愿燕国灭亡,也干不出杀害樊将军这样不正义的事来。这个办法不妥,请将军另外再想一个办法吧。”

荆轲叹一口气,不再说什么,其实他内心深处又何尝愿意樊将军死去呢?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如荆轲去刺秦一样,无论是否能够成功的刺杀秦王,荆轲都无法生还,但荆轲依然要这么做。但这样的理由显然对优柔寡断的太子丹不起作用,所以荆轲只能叹气。

荆轲只好亲自找到樊於期,试探他说:“秦王残暴,樊将军对秦王有恩,他却要悬赏千两黄金和万户封邑来获取的头颅,你是怎么想的呢?”

樊於期是个粗人,不明白荆轲话里有话,捶胸顿足的说:“每当想到这件事情,我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恨不能亲自把秦王杀了,可是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

荆轲进一步说:“太子丹对你如何?”

樊於期说:“在我穷途末路的时候,我曾经流浪过很多国家,只有燕国肯收留我。太子丹可以说是我的再生父母,对我恩重如山啊。”

荆轲见时机已到,就挑明说:“我现在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让将军报秦王的仇,又可以让将军报太子丹的恩。”

樊於期说:“如果有这样的办法,我万死不辞。”

荆轲说:“如果我能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把它们献给秦王,我就有机会接近秦王,从而刺杀他。”

樊於期激动的说:“这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如今终于可以实现了!”

 

 

说完,撩开衣袖,露出手腕,割腕自杀了。

悲痛的情绪涌上心头,为刺秦,田光死了,樊於期死了,他们的死都是为了成就荆轲,马上就要轮到荆轲了。

太子丹听到樊於期的死讯,急速赶来,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流涕。

这个善良的太子啊,除了哭泣还能做什么呢。

人死不能复生,事已至此,悲痛的太子丹只好命人把樊於期的头颅小心翼翼的装进匣子里。第二日,太子丹又花重金购得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剑,然后用最厉害的毒药才淬炼短剑,以达到短剑见血封喉的效果,确保万无一失。

太子丹又恐荆轲一个人势单力薄,给他派一个助手,秦武阳。

荆轲说“不必”,他有自己的朋友和他一起去。

太子丹硬要秦武阳和荆轲一起去,荆轲没办法,抱怨说:“如果事情不成功,可能就是因为秦武阳。”

秦武阳十二岁就杀过人,是一个莽汉,其实并非真的勇士,关键时刻胆小如鼠。正是这个秦武阳最终使得计划功亏一篑。

荆轲还要等他的朋友,太子丹见荆轲还不动身,再三催促他说:“时间不多了,赶快出发吧。”

荆轲有些生气的说:“我的朋友还没有到,如果太子嫌我动作迟缓,那就诀别吧!”
 

出发那天,太子丹和燕国的大臣都知道荆轲此去凶多吉少,一身缟素,形如肃穆的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毕,就要上路。荆轲支开了所有的人,唯独让他的知己高渐离留下。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跟高渐离说,却不知道从而说起。

未语泪先流,荆轲先发了话:“请用你的筑声送我一程吧,也许我从今以后再也听不到你的音乐了。”

 

荆轲的话让高渐离喉头哽咽,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他是多么舍不得荆轲,这个世界上唯一懂他音乐的人。

所有的话语,所有的情感,所有祈佑都在这筑声里了。高渐离用最庄重的姿态弹奏出一曲千古绝唱,高渐离在心里呼唤:“朋友啊,你千万要回来啊,如果你去了,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不料,荆轲和着筑声歌唱起来,歌声凄厉悲切,歌唱的内容却与高渐离的愿望相反:“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

明知道是一条不归路,却依然要踏上征途,这就是荆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知道去做某一件事情必死无疑的时候,可是他却没得选择,这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也许,只有高渐离才能体会荆轲的心情,他的音乐就是最好的表达。可是,荆轲已经跨上了马,策马奔腾而去,头也没有回,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荆轲到了秦国,先是找到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给他送去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蒙嘉收了燕国的好处,就跑到秦王那边为荆轲他们美言:“燕王已经放弃与大王的对抗,打算诚心诚意臣服与大王,现在,燕王派了他的使臣送来樊淤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只求能够守住先王的宗庙,燕国愿意像秦国的郡县一样每年向秦国进贡。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秦王高兴的说:“燕国总算看明白了。好好招待燕国的使者吧。”

于是,秦王穿上华丽的朝服,在咸阳宫,以九宾的礼仪来接见荆轲。

秦王威风八面的坐在宫殿的宝座上俯视着他们。荆轲端着装有樊淤期头颅的匣子一步一步走向台阶,神情自若,谁也看不出他身上藏有一个巨大的秘密。

而他的助手秦武阳,亦步亦趋,端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荆轲的后面,表面上看,似乎也很镇定,可内心却像吊了一个水桶,七上八下,慌乱无常。

荆轲先把装有樊淤期头颅的匣子呈递给秦王,秦王让人打开,看了看,微笑着说:“很好。看来这回燕王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由于看到了樊淤期的头颅,秦王对荆轲的警惕心放松了很多。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秦武阳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心理,吓得全身颤抖。秦国的侍卫与大臣都奇怪的看着他。

荆轲心想不妙,要尽快下手为好,否则秦武阳的行为迟早会露出破绽。当初他就不想秦武阳当他的助手,知道他一定会坏事,现在果然应验了。

荆轲回过头去,用微笑示意秦武阳镇静,千万别出什么乱子,秦武阳知道荆轲的意思,但他的腿就是不听使唤。

荆轲又向前了几步,向秦王谢罪说:“我的朋友没有见过世面,今天第一次见到大王的天子仪容,又激动又紧张,所以有些失态,还望大王海量。”

秦王倒没有多想,他迫切的想得到燕国的地图,于是大声说:“把地图拿过来吧!”

荆轲说一声“遵命”,回过头去取秦武阳手中的匣子,又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只见他脸色煞白,荆轲心里甚觉好笑。

荆轲从容不迫,不紧不慢的走到秦王的面前,为他打开匣子,秦王看到了卷起来的地图,眼睛一亮。荆轲又把地图慢慢的展开,地图完全展开的时候,一把匕首露了出来。秦王面露惊恐之色。就在这时,荆轲果断的出手了。手握匕首,抓住秦王的衣袖,奋力刺去!

 

 

可遗憾的是,寄托荆轲全部希望的一刺并没有成功,秦王躲开了。

秦王挣断了衣袖,躲在了一根柱子后面。秦王想拔出自己身后的长剑,但剑身太长,被卡在剑鞘里了,一时拔不出来。秦王急得满头大汗,越急越拔不出来。

荆轲第二次向秦王刺来,秦王又一次躲开了。荆轲追着秦王,秦王围着柱子东躲西藏。荆轲始终没有刺到秦王。

而这时,在一旁观看的秦武阳吓傻了眼,却不知道过来帮助荆轲,等他回过神来,早已被秦国的大臣围住。

此时宫殿乱做一团。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大臣们一时无计可施。

这时,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用他的药袋奋力向荆轲砸去。荆轲被药袋击中,打了个趔趄,秦王趁机逃脱。

等荆轲再次向秦王扑来时,秦王已经拔出了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跌倒在地,血流不止,荆轲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手中的匕首扔向秦王,由于力度不够,匕首没有扔到秦王,扔在了柱子上。

荆轲绝望了。

秦国的侍卫已经冲上来,一阵乱砍,荆轲毫无还手之力,只是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那一刻,他的脑海里闪过田光的脸,闪过樊淤期的脸,闪过太子丹的脸,最后定格在他最好的朋友高渐离那张俊秀的脸。

他突然觉得,对不起他,对不起所有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人。

他的气息逐渐微弱,终于,垂下了高昂的头。

所有的人都唏嘘不已,包括心有余悸的秦王,也从心底里赞叹荆轲的勇气。

壮志未酬身先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已去,但这个刺杀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三月后,不幸的消息传到太子丹和高渐离的耳中,太子丹彻底崩溃,晕厥在地。对于他来说,他首先想到的是燕国已经没有救了,其次才会想到他失去了一个壮士。

而高渐离,荆轲唯一的知己,击了一夜的筑,流了一夜的眼泪。

秦国已经派王翦的部队攻打燕国,燕太子丹这时才想起荆轲还有一位叫高渐离的好朋友,病急乱投医,竟然想找搞音乐的高渐离商量国家大事。

但高渐离已经不见踪影。

 

 

高渐离离开了燕国,这个令他悲痛欲绝的地方,在宋国一个小城市隐居了下来。

从此再也没有人听到高渐离的筑声,他的筑只为荆轲而生。

很长一段日子里,高渐离都沉浸在与荆轲在一起击筑的美好回忆中,他不相信荆轲就这样离他而去,他常常感觉荆轲就站在他面前,微笑着,听着他的筑,衣袂飘飘。

高渐离在一个富裕人家里当帮佣,在没有荆轲的日子里,在没有筑的日子里,他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很多时候,他都想就这样离去,离开这个毫无希望的世界,去另外一个世界,找他的知音,找他的荆轲。

可是,这样死去有什么意义呢。九泉之下的荆轲会高兴吗?不会,要死,也要死得有价值,像荆轲那样。

一觉醒来,高渐离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荆轲了,虽然看不见他的容颜,却能听见荆轲靠墙的声音:“刺秦!刺秦!”

这不是荆轲的亡灵冥冥中在暗示自己吗?高渐离瞬间做出一个决定,他决定以微弱之躯孤注一掷,去完成荆轲未完成的事业。

这几乎是一个疯狂的决定,没有人会理解高渐离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击筑的乐师,手无寸铁,拿什么去刺秦?

但是,高渐离也无法想太多,他必须要这么做,他有自己的武器,那就是人人都不会认为是武器的筑。

高渐离再一次击起了筑,他的筑声吸引了他的主人,他的主人非常惊讶,一个帮佣竟然能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经主人的大肆渲染,主人的朋友都来听高渐离的音乐。高渐离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挺他击筑的人踏破了门槛,更有甚者,不远千里而来,携带贵重礼品,为的就是想听一下高渐离的筑。

高渐离并不开心,给他们击筑的时候,他悲哀的想,他们真的懂我的音乐吗?

而高渐离之所以这样高调,是为了一个目的,吸引秦王。他知道,那个性情暴躁的君王却嗜好音乐。

一切在高渐离的预料之中。秦国的宦官请高渐离入宫,说秦王想听他的筑声。

高渐离什么也没说,起身就走。

 

 

他心潮澎湃,荆轲未完成的事业他马上就要去帮助他实现。

但秦王太狡猾,他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于是在听他击筑之前,先命人弄瞎高渐离的双眼。

两道如蛇的毒烟,直冲他的双目,熏得他流泪不止。他拼命挣扎,奈何身上已经被重重革带捆绑,连动弹都是枉然。两个太监,一左一右,撑住他的上眼皮,按住了他的头,让毒烟绵绵不断的侵入他纯净的双眸。高渐离感到一阵刺痛,渐渐的他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的眼前一片漆黑。

但很快,他又能看见了,他看见了一袭白衣的荆轲,寂寞独立,微微的向他笑着。这微笑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一个手无寸铁,双目失明的乐师对他还有什么威胁呢?秦王得意的笑了,于是放心大胆的让高渐离击筑。

秦王第一次见到高渐离,不曾想到他有如此精致的面容,那双优雅的手更让他惊叹,或许只有这样的手,才可以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

秦王如痴如醉,高渐离端起了事先灌了铅的筑,佯装要放在右肩上,突然,他两手握着筑的底端,转过身来抡起那个沉重的筑,往嬴政那里奋力一击。他虽然看不见,但他料到方向没有偏差。

与荆轲一样,高渐离的愿望落了空,他没有击到秦王。

高渐离注定要失败。没有樊淤期的头颅,没有燕国的地图,没有锋利的短剑,高渐离太弱小,秦王太强大。

但至少,高渐离已经这样做了,从他把筑寄出去的那一刻,高渐离就成为一个与荆轲一样伟大的英雄。

故事的结尾是,秦王锋利的剑从高渐离的后背穿过他的心脏,倒下的那一刻,高渐离在心里说,荆轲,我来了,等着我。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