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上传时间:2021-05-16 20:20点击:

本文出自纳兰秋《侠客天下》

 

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生逢于乱世,却成长于盛世。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介平民的季布刚刚二十多岁,却发誓要成为一个除恶济贫的侠客。

于是,闻鸡起舞,练就一身好武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季布游历到长江一带,为穷苦的老百姓主持正义,声名远播。季布不仅是一个勇士,他最重要的品格是诚实守信,男子汉大丈夫,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一定要办到,于是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这句话就演变成一个成语“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一诺千金,而对于季布来说,这是他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遵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现代人却以忽悠别人自居,答应别人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对于这样的人,季布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季布把自己的诺言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么不答应别人,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遵守诺言,这也是所有可以称之为侠士的人最光辉的品质。因为侠士,他们要帮助太多的人,要为太多的人许下诺言,只要一次失信于人,侠名就会一败涂地。

季布是楚国人,从小就仰慕荆轲、要离这样的刺客,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季布遵守诺言的秉性一半来自于先天,一半来自后天父亲的教育。季布的父亲是楚国的商人,因为诚实守信,他的生意相当红火。季布记得,父亲从来没有欺骗过顾客,即使在通货膨胀的时候,父亲出售的商品价格依然和平时一样。在季布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说过大话、谎话,一般不轻易向别人承诺什么,一旦承诺,就会办到。

只可惜父亲命不长久,因为过于操劳,不惑之年就染病身亡。

父亲死后,季布的母亲改嫁到了一户姓丁的人家,年轻气盛的季布对母亲的做法很不赞同,认为母亲对父亲的爱不够坚守,父亲尸骨未寒,母亲就急忙改嫁,说明了什么了?说明母亲对父亲曾经许下的爱的诺言是虚假的,于是,季布毅然离开了母亲,游历四方。

由于季布好打抱不平,自然也得罪不少恶霸。楚国沅水张财主就是其中的一位。张财主勾结官府,霸占老百姓的田地百余亩,老百姓忍气吞声,有苦难言。谁要是抵抗,就被当作暴民抓进官府。

这天季布刚好路过沅水,去一户人家讨口水喝。刚进院门,就听见屋子里传来一个妇人的哭声。季布纳闷,加快脚步,在门口大声招呼妇人。妇人见客人到,赶紧止住哭声,擦干眼泪。问明来意,妇人为季布舀了一瓢水。

季布问妇人为何哭泣,妇人就告诉季布,她的丈夫刚刚被官府抓去,原因是张财主霸占了他们的农田,丈夫气不过去找张财主讨个说法,于是就被官府抓起来了,要坐牢一个月。

季布听了,气得咬牙切齿,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这样的恶霸,老百姓的蛀虫,他拍拍桌子,许诺要帮妇人要回他们自己的农田,并把她的丈夫救回来。

夫人感激涕零,并不住的磕头,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哀求季布。

后来,季布凭借他的武艺、勇气、智慧以及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妇人从张财主那里要回了田地,官府也把妇人的丈夫放了。

 

 

妇人一家对季布的行侠仗义不胜感激,逢人便夸季布的侠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找季布,向他投诉张财主霸占他们田地的恶行,并恳请季布帮助他们讨回公道。对于这样的请求,季布从来就没有摇头过,也从来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一一帮他们要回了田地。

当然也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田地没有被张财主霸占,也可怜兮兮的求季布。对于这样的无赖,季布是毫不留情的,他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对付这样的人,季布会将他痛打一顿。

老百姓的田地都被要了回去,张财主的田地越来越少,他坐不住了,于是亲自登门谢罪,准备了百两黄金,想贿赂季布。

张财主想,谁也不会与黄金过意不去,除非他是傻子。

但张财主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天下还真有这样的傻子,那就是季布。

张财主说:“如果壮士不再插手这件事,这一百两黄金就是你的了。”

季布在擦拭他的剑,也不正眼看张财主,说:“可是我已经向他们许诺了。”

张财主说:“壮士收回自己的诺言,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季布冷笑道:“你错了,你以为我的诺言就值一百两黄金吗?”

张财主说:“如果壮士嫌少,可以给你一百斤。”

季布突然抽出他的剑,愤怒的说:“那要看我的剑同不同意。”

张财主吓得屁滚尿流,灰溜溜的走了。

从此张财主再也不敢霸占老百姓的田地了。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这样的话语很快就在楚国流传开来。

 

参加起义军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那年项羽二十四岁,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季布听说了项羽领导农民军起义,非常振奋,从心底佩服项羽的英勇,自己虽然可以行侠仗义,但总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不成气候,需要帮助的老百姓数也数不清。季布认为,要想老百姓不受欺负,过上美好安定的日子,就要给他们一个太平盛世。而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就是建立太平盛世的途径。

于是,季布去找项羽的起义军,他要加入起义军,依靠团队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价值。

 

 

季布是个名人,当项羽听说季布要投靠他时,喜出望外,高兴的说:“如得季布,就得有力臂膀。”

项羽热情的接待了季布,并邀请季布参观自己的军营,观摩士兵们的训练。

听说季布剑术很好,项羽还与他比剑,比了十来个回合,不分上下。项羽高兴的说:“季布,真乃天下猛士也!名不虚传。”

季布好不客气,说道:“将军,季布想留在军中,不知将军可否成全。”

项羽正求之不得呢,说道:“如你不觉得屈就,项羽热烈欢迎。”

季布又说:“但我有一个要求,我不做普通的士兵。”

项羽听了,心想,这季布好大的口气。笑着说:“即使你想做士兵,我也不让你做。你就做我的副将吧。”

军中有人不服,说季布过于狂傲,有点高估自己,至于是否真有本事谁也不知道,必须考察验证。

季布说:“季布在此,谁来挑战。”

有猛士上去与季布比试,不是季布的对手,三个回合就把他打趴下。季布对那些不服他的人说:“你们可以一起上。”七八个猛士一起朝季布扑来,季布一闪,左右手各拎起一个,抛了出去,痛得他们哇哇直叫。很快,七八个猛士都被季布打得七零八落,趴在地上起不来了。而季布呢,依然虎虎有生气。之所以有这身功夫,离不开季布长年累月的训练。

项羽在一旁看得很过瘾,不加掩饰的赞叹道:“季布真乃世间罕有的勇士!”

不想当士兵的将军,季布,没有辜负项羽对他的厚望,在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中,季布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季布也因此受到全体官兵的尊敬与信服,号称楚军第一猛将。对方一听到季布的名头,都闻风丧胆。

秦朝灭亡,项羽自称霸王,与刘邦领导的汉军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

季布跟随项羽南征北战,每每使得汉军陷入困境。季布不仅勇猛,还有智谋,与刘邦对垒,刘邦往往吃尽苦头,常叹,要是季布是他的部下该多好。这也为刘邦仇恨季布埋下了种子。

成皋之战时,季布押解刘邦的父亲与刘邦会师。季布朝刘邦喊道:“如果汉王不投降,我们霸王就会把你父亲放到油锅里煮。”

 

 

可刘邦心狠手辣,不吃这一套,心里虽然对季布恨得咬牙切齿,但却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说:“你们霸王不会做出这种不义的事情来,我们曾经结盟,我的父亲就是他的父亲。试问,他怎么敢把自己的父亲烹煮?”

好一个狡猾的刘邦!后来,在叔父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没有烹煮刘邦的父亲。

成皋之战最后以项羽失败而告终。项羽率领大军在渡汜水的时候,遭到汉军的突然袭击,粮草物资都被汉军缴获,损失惨重。第二年,楚汉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楚军被汉军围困在垓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在为项羽洒下一行热泪后,跟随项羽多年的季布开始了逃亡生涯。

 

被刘邦通缉

人怕出名猪怕壮,太出名了也不好,麻烦事不断。话说刘邦做了皇帝,楚军很多与他交过手的将领他都忘记了,唯独无法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楚军第一猛将季布。季布太猛了,太出名了。有点小肚鸡肠的刘邦,对季布耿耿于怀,恨不能把季布千刀万剐。

这也难怪,刘邦每次打败仗都败在季布的手里,季布仿佛就是他的克星,每当想起这件事刘邦就气不打一处来,如今做了皇帝,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于是,刘邦问旁边的人:“季布呢?”

手下说:“不知道,没看见这个人。”

刘邦叫来专门登记俘虏名册的人,问:“季布是否被我们俘虏?”

那人把名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没有发现季布的名字,于是说:“季布没有被我们俘虏。”

刘邦大失所望,看来折磨季布的希望没了,不过死了也好,死了也让他省心了。于是,又叫来专门登记战功的人,说:“季布是否被我军杀死?”
 

那人把名册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发现季布的名字,于是说:“季布没有被军杀死。”

这个结果让刘邦勃然大怒:“这个季布,到底是何方神圣?项羽都死了,他凭什么还活着?即使他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他抓住。除非他能上天入地。”

刘邦说到做到,很快就下了通缉令,全国司法部门一定要抓到季布,并悬赏千金让老百姓也帮他捉拿季布。另,如果谁敢窝藏季布,刘邦就灭他三族。

仅仅为了出一口恶气,刘邦够狠的。

这不,太出名的季布几乎无处藏身。老百姓虽然不为千金所动,知道季布是一个大侠,但是为了自家性命,都不敢收留季布。

季布不得不感叹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了。季布有些茫然,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吗?

天无绝人之路,好在濮阳的一个姓周的人家,仰慕季布的侠名,一直想目睹一下季布的风采,这回机会送到他面前了,于是周氏冒着被灭族的危险秘密的收留了季布。

 

 

不过,周氏有些失望,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传说中的那个威风凛凛的大侠季布,而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狼狈不堪的季布。但很快,等周氏给季布换了一身衣服后,季布的大侠风范立刻又显现出来,季布的神态、动作、说话的口气无不显示出他的英雄气概。

但这也是周氏担忧的地方,季布一看就是一个大侠,太好认了,全国上下都在捉拿他,料不定有为利所动的人,把季布供出去。于是,周氏又建议季布改变妆容,使得季布看起来像一个衣衫褴褛的下人。

又过了几日,周氏急急忙忙的来到季布的面前,言辞恳切又焦虑的说:“季大侠,官兵的追捕已经到了我们这里,很快就要来搜查我的家,你不能留在我这里了。如果季大侠肯听我的话,我倒有一个建议。”

季布说:“你收留我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即使你现在把我交出去,我也不怪你。我为你添了这么多麻烦,如果有机会,我季布一定会报答你。”

周氏说:“那好。那就请大侠委屈一下,听我的安排。我认识一个朋友,叫朱家,和你一样,喜欢行侠仗义,做好事从来不留名。现在,我想把你打扮成奴隶的样子,假装把你卖给朱家做帮佣,以逃脱官兵的搜捕,不知道大侠意下如何?”

季布二话不说,点头答应周氏的建议。

 

卖给朱家当帮佣 

周氏所说的朱家是赫赫有名的大侠,盛世游侠的缔造者,与郭解齐名。

朱家以侠义闻名,他所救过的人不计其数,却从来不张扬自己,是一个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理想的大侠。

他从来不夸耀自己,也不以大侠自居,他所救济过的人很快就会忘记,他从来也不要别人对他的回报,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想这么做。非常简单的理由和信念,却支持了他一生的行侠仗义。

朱家并不是一个富裕的人,但救济穷人却很大方,他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吃得很简单,每顿饭只吃一个菜,穿着也很朴素,很少为自己的缝制新衣服,所用的物件都是平常。

所以,不知道朱家的人都以为他只不过是一介草民,因为他看起来一点不像大侠。如果有人介绍他是朱家,老百姓才会激动的说:“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大侠啊。”

 

 

但奇怪的是,朱家却没有什么高深的武功,有一个剑客叫田仲,听了朱家的侠名后起初不以为然,心想,一个没有武功的人怎么可以称之为侠?

于是,找到朱家,要和他比试。田仲以为朱家没有武功,一定不敢与他比试,令他吃惊的是,朱家很爽快的答应了田仲。

比试开始。朱家慢慢的拔出自己的剑,神态自若,那样子感觉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田仲却迟迟不肯拔出自己的剑,他有些心虚了,他想,难道自己听错了?如果输给他的话,岂不是很丢脸?看来还是先别比试,先搞清楚再说。

朱家的剑快要拔出的时候,田仲大叫了一声:“大侠,请慢!”田仲已经吓出了一身冷汗,生怕朱家拔出剑来,那样不比试也得比试了。

朱家把剑又插回去,问道:“田剑士有何指教?”

田仲说:“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到底会不会武功?”

朱家说:“我会武功,但只是些皮毛,用来防身,没有专门学过武功。”

田仲大吃一惊:“那你为何敢与我比试,你不怕失败吗?不怕失败后有损你的侠名吗?”

朱家笑道:“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作什么侠,所以也不在乎什么侠名,我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田仲听了朱家的话,心里不得不佩服,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大侠,不怒而威,朱家没有学过高深的武功,但他拔剑的姿势就把自己吓着了。

田仲真是羞愧不已,发誓以后要像侍奉自己父亲一样侍奉朱家。

朱家是一个真正的大侠,这也是周氏为什么要把季布托付给朱家的原因,朱家的正义与低调的为人应该可以帮助季布逃过这一劫。

周氏找到朱家,说明了来意,朱家说:“愿意效劳。”

于是,周氏让季布剃了一个光头,给他戴上颈箍,穿上破烂的衣服,这样显示出季布是周氏的一个奴隶。这样还不算,为使官兵更加认不出季布的模样,又在他的脸上涂上了黑炭,季布也自愿把自己的眉毛也刮了下来,反正以后还可以长出来。

这样,没有谁能够认出季布了。

 

 

周氏把季布与其它几个家丁混在一起,把他们送到朱家的住所。

快到朱家住所的时候,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几个官兵突然向他们走来,问周氏:“你们见过画上的这个人吗?”

周氏一看,正是季布的头像,心里有些紧张,但很快镇定下来,淡淡的说:“没有。”

官兵们又一个一个盘问家丁,家丁也都说没有。

轮到季布的时候,周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真要露出破绽,他就彻底完了,不但害了季布,也害了家人。周氏的心跳得很厉害,默默的祈祷。

还好,季布的心理素质一流,这也是久经沙场的结果,面对千军万马都有如泰山岿然不动,何况是几个小小的官兵。

官兵似乎也对他起了疑心,要他抬起头来,季布一点不扭捏,抬起头来,目光犀利的看着官兵。官兵却被他的容貌吓着了,没有头发,没有眉毛,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也没问,就放过他了。

周氏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差池,他就成了千古罪人了。他在心里赞叹,大侠不愧是大侠。

朱家既已经决定救助季布,就会全心全意,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他也明白,窝藏季布将会意味着什么,季布是一颗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谁都无法料到什么时候突然爆炸。但朱家认为季布非同凡人,他料定英雄的命运不会就此终结,他相信季布会逢凶化吉,重见天日。

接到季布以后,季布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朱家,由于表面上要装作朱家的下人,季布也不好说什么,但朱家理解季布的眼神。朱家不动声色的把他安置在一间单独的屋子,屋子虽然破旧,但收拾得非常整洁。季布每天都要去田地里干活。其他的佣人只知道季布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具体的身份也不知道,于是对他敬而远之。

前面说过,朱家是一个艰苦朴素的大侠,但是他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他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并这样要求别人,他自己每顿只吃一个菜,但并不要求朋友都跟他一样。朱家知道季布是一个豪爽的汉子,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于是为季布准备的吃食,顿顿有肉有酒。

为季布送饭的下人不免疑虑重重,有一天忍不住问:“你到底是什么人?朱老爷每顿只吃一个菜,你每天和我们一样干活,吃得却比朱老爷好多了。”

季布立刻警觉起来,怀疑为他送饭的人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或者看到了捉拿他的告示,想告发他获取不菲的奖赏。同时季布也愈发佩服起朱家来,朱大侠的为人名不虚传。

季布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把送饭的人打发走了,当天夜里,季布悄悄地找到朱家,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二是把今天的事情报告给了朱家,希望朱家以后不要送饭给他了,以免打草惊蛇,他和下人们一起吃。

 

 

朱家同意了季布的请求,第二天,朱家就把那个送饭的人解雇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保护季布这件事情上,朱家可谓煞费苦心,一点都不敢大意。

季布在菜园子里为蔬菜浇水,几个下人见他眼生就凑过来调戏他,见季布的样子很丑陋就挖苦他,季布没有理他们,下人见季布不敢吱声,越发放肆,竟然伸手摸他的眉毛。季布忍着不发作。下人得寸进尺,又踢了他一脚。

季布仍然不发作,要是以往,这几个人哪是他的对手,几下就会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但眼下是非常时期,大丈夫能屈能伸,吃这点苦,受这点气不算什么。

下人最终觉得无趣,也就走了,但后果是严重的,他们很快被朱家开除。

朱家也暗暗佩服季布的忍耐力,果然是干大事的人。

为使季布少受点委屈,朱家加快了救助季布的步伐。

朱家想到了他的一个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夏侯婴,夏侯婴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刘邦的老乡,一起在马背上打江山,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如果让夏侯婴去劝说刘邦,让刘邦把季布放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要放过,朱家立即登上马车,备了厚礼,匆匆赶往洛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而且还是一个人人称道的侠客,夏侯婴自然高兴万分,日日与朱家痛饮。

但朱家却没有心情饮酒,他趁夏侯婴微微有点醉态的时候,说道:“你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捉拿季布吗?季布有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
 

夏侯婴说:“这个呀,也不是季布犯了什么天大的罪,而是皇上曾经与项羽打仗的时候,作为项羽的部下,季布好几次使得皇上陷入困境,如今皇上捉拿季布不过是出一口恶气罢了。”

朱家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喔了一声,又问:“依你看,季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夏侯婴红光满面的说:“季布一诺千金,是一个勇士,一个英雄,一个忠臣。”

朱家趁机说:“不瞒您说,我今天就是为季布的事情而来,恳请老朋友帮我一个忙。”

于是,朱家把藏匿季布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夏侯婴。

朱家趁热打铁,为季布说情:“季布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我大汉朝所用真是可惜了!季布重诺,行侠仗义,老百姓有口皆碑。季布是楚军的第一猛将,士兵们没有不服他的,他好几次把皇上打退,正说明季布有很强的指挥作战能力。季布忠于项羽,这也不是他的本分吗?试想一下,如果臣子不忠于天子,见风使舵,这样的人可靠吗?季布这样的人,在楚则专心事楚,在汉则专心事汉,对君上毫无二心,何不用之于汉朝,杀掉他岂不是自毁本朝的墙角吗?如果皇上硬要杀掉季布,本来不想投靠匈奴的季布就有可能投靠匈奴,匈奴是大汉的敌人,这样做不是用自己的力量去资助敌国吗?伍子胥鞭尸的教训难道皇上不记得了吗?如今天下初定,皇上应该大赦天下,消除仇怨,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如果皇上仅仅为了出一口恶气,而迫害季布这样的豪杰,那么天下的贤能,又有谁愿意来投靠、尊崇和辅佐皇上的千秋帝业呢?”

 

 

朱家的一番话说得字字在理,头头是道,夏侯婴大饱耳福,频频赞许。

最后夏侯婴说:“季布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现在请你把我的话带给季布,我夏侯婴一定想方设法把他救出来!”

送走朱家后,夏侯婴马不停蹄,赶往长安。

夏侯婴把朱家对他说的话转告给了刘邦。刘邦起初还在闹情绪,但后来转念一想,朱家说得还真有道理,他现在正缺人才,他可不想像楚平王那样,把伍子胥赶到吴国,最后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打楚国,最后落得自己的尸体也被伍子胥挖了出来,被鞭打一顿。

刘邦的性格很复杂,有流氓的成分,又有哥们义气。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变通。陈平说刘邦特别喜欢侮辱别人,尤其是那些对他不够尊重或者让他恼怒的人,但这种侮辱吧又属于可有可无的侮辱。

比如刘邦恨一个人,但知道这个人对他很有用的时候,他就不恨他了,总得来说刘邦是一个城府很深,但又任性且人性的皇帝。这与他的出身、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也正是这个优点,才使得季布幸免于难。

比如,刘邦第一次见郦生的时候很轻慢,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郦生骂他对长辈没有礼貌,不是一个国君所为,刘邦认为他说的有理郦,便起身拜见,向郦生道歉。

再比如,大臣刘敬不赞同刘邦出兵匈奴,刘邦就骂他是齐国的奴才,当他发现刘敬的意见正确后,他向刘敬道了歉。

还有一次,刘邦得到了天下,却过河拆桥,说随何是书呆子,其实随何没少利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解围,随何也不怕刘邦,竭力为自己辩护,理直气壮,刘邦最后听取了他的意见,委任他做了护军中尉。

夏侯婴的劝谏句句击中刘邦的要害,刘邦很快就醒悟过来,拉着夏侯婴的手说:“朕差点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将军。”

刘邦的意思是说,他不但要赦免季布,还要重用季布。

这个巨大的好消息传来,朱家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的使命也算完成了。

刘邦在未央宫隆重接待了季布,封他为中郎将。

很快季布就用他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朝中的大臣,季布虽勇,却懂得刚柔并济,世人皆叹。

季布为了报答朱家的大恩大德,几次去找朱家,却始终没有见到朱家。朱家有意避而不见,就是不想获取季布的报答。

与季布相比,朱家同样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大侠。

 

 

朝堂上依然勇猛 

季布已经是大汉朝的重臣,但依然不改勇士的本色。刘邦有些吃不消,因为季布常常当面指责刘邦的不是之处,很不给刘邦面子,渐渐的刘邦也习惯了,刘邦的态度是让他说去,自己该干啥干啥。

朝中的大臣也说他匹夫之勇,与他走得比较近的大臣劝他收敛一些,季布却说:“我不会在不该收敛的时候收敛。我季布就是这样的人,有什么说什么。看不惯的人自然可以走开。”

话说刘邦去世,西汉第一毒妇人吕后开始在朝堂称王称霸。吕后把刘邦的爱妾戚夫人折磨致死,朝中上下无人敢言。皇太子刘盈先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吕雉女士成了皇太后。戚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吕雉女士没有掉一滴眼泪,因为她对刘邦早已没有了感情。

吕雉女士对戚夫人的哭泣充满了厌恶,斥责她假仁假义,找了一个理由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宫,囚禁在特种监狱里,把她美丽的秀发全部一根一根的扯下来,用铁链拴住脖子,穿上笨重的囚衣,让她每天捣米。

为了防止戚夫人自杀,派官兵二十四小时把守。她先是下令砍掉戚夫人的双手双脚,又把她美丽的眼珠子挖了出来,两只眼睛成了鲜血淋漓的黑洞。

戚夫人痛苦的喊叫,撕心裂肺一般,吕雉女士听烦了又强迫她喝下哑药。现在戚夫人叫不出来了,还不够,又叫人用烟把戚夫人的耳朵熏聋。最后,命人把惨不忍睹的戚夫人扔进了茅厕里。

做完这一切,吕雉女士拍了拍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件艺术品命名为“人猪”。人性的泯灭到了如此程度。可是朝堂上下敢怒不敢言,只有季布一人,数次进谏汉惠帝刘盈,数落吕后的罪行,但刘盈懦弱,吕后又是他的亲生母亲,母亲有罪又能对她怎样呢?

刘盈死后,吕后更加无法无天了,小皇帝不懂事,朝中大事由吕后一人独断。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吕后暴跳如雷的事情。

北方的野蛮民族匈奴自从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之后,越加嚣张起来,刘邦死后,匈奴以为大汉朝气数已尽,写来一封调戏吕后的信,信中充满了侮辱的话语,匈奴王扬言说要娶吕后,免得她独孤寂寞。这封信调戏是假,挑起事端是真。

但吕后哪受得了这种侮辱,立即召开朝会,商议对匈奴用兵一事。

老将樊哙,也就是吕后的妹夫,第一个跳出来支持吕后讨伐匈奴。樊哙拍拍胸脯,信誓旦旦的说:“给我十万兵马,定把匈奴打个落花流水!”吕后对樊哙的表现很满意。众大臣明知道樊哙说的是大话,以大汉朝的军事实力,还无法与匈奴抗衡,如果出兵匈奴正中他们的下怀。

但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都唯唯诺诺,为了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大臣们都封住了自己的嘴巴。

 

 

吕后以为大家都同意出兵了,心里正乐着呢,这时,大汉朝的第一勇士季布正义凛然的站了出来,大声叱骂樊哙:“好你个樊哙,你除了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还能做什么?你说你可以率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请问,哪里有十万大军给你?即使你有十万大军,你凭什么横扫匈奴?当初,高皇帝率兵四十几万,尚且被困在白登七天七夜,难道你比高皇帝还厉害吗?昔日,秦朝不休养生息,屡次与匈奴开战,结果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导致国库空虚,民怨沸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迅速瓦解,这样的教训难道我们不应该吸取吗?现在,大汉朝刚刚建立,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樊哙不考虑实际情况,夸下海口,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哪是为大汉朝着想,这是在抽大汉朝的血,是要动大汉朝的根本啊!高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这番话说得让那些反对出兵匈奴但又没有勇气站出来的大臣很解气,一个个像吃了豹子胆似的,纷纷附和季布的建议。

樊哙无言以对,吕后见势不妙,就宣布散朝。

从这以后,吕后再也不提对匈奴用兵一事。

季布凭借大无畏的勇气和审时度势的智慧挽救了大汉朝的一次军事危机,试想,如果吕后真的对匈奴用兵,而且任命樊哙为主帅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上对季布这次精彩的表演称之为“季布弄舌,意在吕后”。

那些认为季布是匹夫之勇的大臣开始对季布刮目相看。

不过,季布也是幸运的,以吕后狠毒的性格,除掉了那么多功臣,却唯独漏掉了屡次冲撞他的季布。

季布活了很长,汉惠帝死后,他还没有死,到了汉文帝时期,季布离开了长安,去河东郡做了太守。

有人向汉文帝推荐季布,为汉文帝讲季布曾经的英雄事迹,汉文帝听了,心里很是喜欢,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可是,不久又有人说季布喜欢酗酒闹事,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过于任性,没有组织观念,也不容易交流。这样的人不宜担任要职。

季布再一次来到长安,在皇家宾馆住一个月,汉文帝考虑再三,最终没有让季布做御史大夫,仅仅和季布交谈了一次就打发他回去了。季布很纳闷,于是直言不讳的说:“陛下无缘无故把我叫来又无缘无故把我打发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应该有小人在陛下面前说我坏话。陛下因为一个人说我好话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说我坏话而打发我回去,我忧虑这样的事传出去有损陛下的英名啊!”

 

 

汉文帝有些难看,同时也佩服季布的洞察力,良久,才自圆其说:“河东是大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郡,所以我才召见你啊!”

季布也不再为难汉文帝,爽快的辞别了汉文帝,回到了河东郡。

从此以后季布再也没有回长安,曾经的英雄光芒逐渐淡去,在河东郡,季布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直到老去。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