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视大亨邵逸夫一定没料到,小老弟邹文怀竟有那么大的能量。
1927年,邹文怀出生时,20岁的邵逸夫正跟随三哥邵仁枚,肩扛手摇放映机,奔走于马来西亚田间地头给华人放电影……邹文怀老爸邹敏初是广东梅州大埔县茶阳镇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任民国广东中央银行行长,和革命元老邹鲁、邹琳并称为“茶阳三邹”。
因为经济实力雄厚,筹集军费时出手大方,又得到革命元老邹鲁、邹琳等人支持,周敏初在金融界、政界、军界都混得风生水起。
结交的军政界人物无数,如李济深、宋子文等,创办的钱庄、银号,遍布上海、广州、香港、汕头等地。
1932年,邹文怀5岁时,“一·二八抗战”爆发,十九路军英勇抵御日寇,邹敏初旗下国华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援助,声名鹊起。
1937年,因邹鲁等革命元老失势,派系斗争等复杂原因,邹敏初因言获罪,差点被老蒋以扰乱金融等罪名判了死刑。
经多方运作,邹敏初才得以脱罪,流落香港做寓公。
尽管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郁郁不得志的邹敏初还是希望儿子邹文怀能回内地念书发展。
1940年,13岁的邹文怀和母亲、弟弟、妹妹一起搬到上海生活,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林语堂、张爱玲、顾维钧成为校友。
1949年,22岁的邹文怀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辗转到香港,在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等任记者。
那时邹父已经去世,为了糊口,邹文怀不得不身兼七职。
之后,邹文怀在“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工作,主持美国之音,身边还聚集了何冠昌等一帮能力出众的兄弟。
完成打怪升级的邹文怀,刚好迎头赶上了招兵买马的邵逸夫。
二、1957年,经过邵氏兄弟几十年的苦心经营,邵氏在南洋的电影院线业务日益壮大,对影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奈何在香港负责的二哥邵邨人在和“电懋”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于是,50岁的邵逸夫上演“杯酒释兵权”,取代二哥,成立“邵氏兄弟(香港)电影公司”,斥巨资在清水湾兴建邵氏片场,准备打造“东方好莱坞”。
为了搞大事,邵逸夫积极招兵买马,急切需要一个能干的人来负责广告宣传。
最终,邹文怀成了不二人选。
邵逸夫盛情邀请30岁的邹文怀加入,被他拒绝了。
最终,经邹文怀的老师、著名报人吴嘉棠牵线,邹邵两人在半岛酒店餐厅谈了3个小时。
经过一番煮酒论英雄,邹文怀盛情难却,决定试试,于是加入了邵氏,同时,还把自己的班底何冠昌等人带了过来。
那时,影坛霸主“电懋”公司拍了很多时装片,最受香港电影观众欢迎,大老板陆运涛最大的优势在编剧,旗下编剧有张爱玲,姚克,有王晶老爸王天林,演员更是人才济济。
反观刚刚更名的邵氏兄弟,没有大牌明星,声势远不及对方,要想超越,必须用一些非常手段。
邹文怀和邵逸夫商定挖别人墙角,要挖就挖大的,目标就是电懋头牌林黛。
当时陆运涛把艺人看得很紧,邹文怀始终得不到接近林黛的机会,费尽周折打听到林黛的电话,打到了她家里。
林黛起初不同意,邹文怀一番激将之后,林黛答应赴约,最终被邵氏用两倍于电懋的合约拿下……之后,邹文怀用相同的手段,拼命向电懋挖角,一时间,岳峰,陶秦、张仲文,关山(关之琳父亲)等大明星和大导演纷纷投靠邵氏。
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大胆起用年仅三十岁的李翰祥当导演,经过邹文怀等人的大力宣传,1959年《江山美人》一炮打响,李翰祥一举成名。
“电懋”为了宣传效果,每酝酿一部影片就在报纸上公开披露,搞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跟打战一样,自己的排兵布阵对手一清二楚。
于是,邵氏故技重施,大搞“双胞案”,电懋拍什么,邵氏就跟着抢拍什么,邹文怀、李翰祥等一波得力干将日夜赶工,拍得比你快,上映比你早,甚至还不乏佳作。
这就是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二当家”邹文怀还拿演员“反串”等,作为新闻点大作宣传。
如电懋拍《梁祝》,邵氏挖来凌波“反串”,该片在香港和台湾都引起轰动,次年还在金马奖大获全胜……
1960年,香港10大卖座影片,邵氏独占6部。
陆运涛的电懋,只有3部。
邹文怀功不可没。
在忙事业的同时,邹文怀也没忘记风流,不仅和原配妻子生下女儿,还和红颜知己生下两个儿子,私生活也格外紧致丝滑……然而,不久,邵逸夫、邹文怀、李翰祥的黄金组合很快就出问题了。
三、那一年,李翰祥执导《后门》,在亚洲影展几乎捧走了所有奖杯,但票房却并不理想。
在一次高层会议上,邵逸夫突然对李翰祥发飙:“我拍电影不是为了拿奖!”李翰祥因此在邵氏坐冷板凳三年,再看看手头几千块钱的工资,便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邵逸夫听说他要带走凌波,马上让邹文怀去稳住,多年后,李翰祥回忆:邹文怀隐隐希望他单飞!
1963年,李翰祥自组国联影业公司,去台湾拍电影,凌波很快就答应了……结果老东家邵氏以合约未到期,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还利用自己在东南亚发行领域的影响力,封杀了李翰祥的国联电影。
最终,在台湾苦苦支撑的李翰祥血本无归,无奈重回邵氏。
这一切邹文怀都看在眼里,也为日后单飞积累了经验。
1964年,就在邵氏与电懋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参加亚太影展的陆运涛在赴台湾省,接受完老蒋的宴请后,遭遇空难,公司高层瞬间团灭……失去主心骨的电懋发展式微,后被改组为国泰,自此邵氏在香港影坛一家独大,成为了影坛“霸主”。
然而,不久,邵氏电影,却遭到了一个人的痛骂。
1965年,一个叫何观的人在《新生晚报》上大骂邵氏的电影。
何观认为,邵氏的电影没有一点阳刚之气,全是一些莺莺燕燕的红男绿女,用词之尖酸刻薄至极……邵逸夫急令邹文怀找到何观,一番倾谈之下,邹文怀邀请他加入邵氏,此人就是日后开创香港硬派武侠的大导演张彻。
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新片《独臂刀》公映,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电影,张彻从此被圈内称为“张百万”。
该片捧红了主演王羽,后面他又和儿时的邻家妹子郑佩佩一起主演《金燕子》,参演的《独臂刀王》和《龙虎斗》先后蝉联香港票房冠军。
真正打出了“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名号。
已成香港票房一哥的王羽,找邵逸夫想提高片酬,但对方以8年合约未到期为由,拒绝了。
于是,社会哥王羽心怀不满,并直言:不是他们捧红了我,而是我给他们赚了钱。
令王羽不满的还有,老板邵逸夫“只约女明星吃饭”,女明星都以搀扶他出席活动为荣,他这个票房一哥还不如陪房的那一个个。
练过空手道的王羽浑身烈火无处发泄,找邹文怀絮叨。
恰逢邹文怀在邵氏也干得憋屈,于是,一曲好戏即将上演。
四、这一年,邵逸夫相识多年的红颜知己方逸华进入邵氏兄弟管理层,打破了原先的平衡。
方逸华各项开支控制得很严格,当时邵氏的任何采购都必须经由方逸华签字。
据说有一次李大导演找来了10个小朋友拍吹泡泡的戏,结果方小姐直接砍掉一半,只批了5个吹泡泡的玩具,大导演怒火攻心,差点犯了心脏病。
邹文怀在邵氏13年,拿着固定的薪水,却操着当老板的心,一部好电影赚几百万,跟自己关系也不大。
邵逸夫“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力”的策略下,身为“邵氏第一功臣”的邹文怀,在邵氏总经理前后换了三任后,都没等到机会,眼下权力又被架空,处处掣肘,最终也想另谋出路。
走前,邹文怀还找过张彻。
原本张彻也想一同走,但后来变卦了,没走成,最后写了一幅字送与邹文怀:“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
”得知邹文怀要走后,邵逸夫问张彻怎么看,他只说了一个字:“放”。
1970年10月10日,在邵氏的酒会上,邹文怀宣布离开邵氏,并带走了旧部何冠昌、梁风、表弟蔡永昌等,用40万元创立嘉禾有限公司,共筹200万买下了曾经对手“国泰电影”的片场,正式单干。
为了壮大队伍,邹文怀还准备带走一些演员,“票房一哥”王羽也想跟他走。
邹文怀故意问他,你和邵氏的合约还没到期,怎么走?一直愤愤不平的独臂侠王羽呵呵一笑,表示自己自有办法。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王羽偷偷溜进邵氏的档案室,翻出自己的合同烧了,但转念一想,这不暴露了么,转身又回去拿出100多份合同,带回家全给烧了……
邵逸夫终于意识到自己吝啬有点过头了,但又不好声张,毕竟是100多名艺人的合同,万一传出去群起响应要走咋办?他也就只好忍气吞声,用“加薪”的名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艺人们重新签订了合同。
这一招,不仅瞒天过海,似乎还打击了一下那些出走的员工,激励了留下来的艺人。
果然好手段。
然而,加入嘉禾的王羽,只猜到了自己的开头,却没猜到结局!五、那一年,导演罗维携演员妻子刘亮华加入嘉禾,先是拍出了《天龙八将》《侠义双雄》《刀不留人》和《鬼怒川》,一溜的武侠片,结果票房反应平平,不见有任何波澜,几人面面相觑,有点懵。
新路没探出来,邹文怀只好继续沿用独臂刀的老路,还通过当年在上海读书时认识的日本朋友川喜多,把日本影坛红极一时的盲侠整合到一起,推出了《盲侠大战独臂刀》。
可惜,两个残疾大侠一锅烩,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扑街了。
不仅如此,这事让六叔觉得邹文怀“食碗面反碗底”,以版权问题将邹文怀告了。
电影没火,“邵逸夫大战邹文怀”的官司 却让嘉禾火了。
虽一审判嘉禾公司胜诉,邵氏反手就上诉,原来他是想借漫长的诉讼官司拖垮邹文怀。
眼见王羽开局不利,邹文怀不想嘉禾被扼杀在摇篮里,又生一计,立马想到了当时退出影坛的“第一打女” 郑佩佩。
于是,他派人去美国请“金燕子”出山,因为郑佩佩刚生完小孩需要静养,不能“打打杀杀”……正当邹文怀为没有抓到救命稻草而叹息时,一个帮他扭转乾坤的人出现了。
那时,在美国当了几年二流演员的李小龙,对好莱坞失望透顶,于是,带着剧本找到了邵逸夫。
李小龙开口提的是每部1万美金的片酬,邵逸夫态度倨傲,直接砍掉8000美金,只答应给他2000美元的片酬。
因为当时邵氏一线明星只有1万港币的月薪,心里盘算你一个外来的龙虎武师竟然要6倍于我一线成熟演员的薪资,万不可能,就算答应了你,底下这帮演员怎么办?邹文怀得知李小龙和邵氏谈崩,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让人赶紧找李小龙……
双方一拍即合,邹文怀用两部1.5万美元片酬加分红,给予足够的创作权,将李小龙招致麾下。
为了防止被反挖,他24小时跟在李小龙身边。
六、怕在香港目标太大,刚好嘉禾在泰国找到了拍摄资金,李小龙被带到泰国的一个小村庄去拍摄影片《唐山大兄》。
这部片子上映时显示罗维、吴家骧联合执导,源于吴嘉骧不擅长拍功夫片,所以邹文怀让罗维过去捋一捋。
1971年,《唐山大兄》狂揽250万港币,打破香港开埠以来的票房纪录,还在日韩和东南亚大卖,入账近千万。
垂死边缘的“嘉禾公司”,因此一夜崛起。
1972年,重返邵氏的李翰祥,和许冠文合作,拍摄了喜剧《大军阀》,收获346万港元票房,眼看打破票房纪录。
谁知,邹文怀这边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一举取得500万的票房,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纪录。
在这部电影中,龙虎武师成龙作为日本人铃木宽的替身,被李小龙一脚踢飞,谁也没料到,多年以后,他将成为嘉禾的大腕。
随着李小龙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他在片场的话语权也更大了。
在拍摄《精武门》时,甚至传出他和导演罗维大打出手,拿一把长刀架在罗维脖子上……邹文怀随即提供资金协助李小龙成立卫星公司“协禾”,李小龙除了主演更是制片人和导演,电影拍完后再由嘉禾发行,双方利润分成。
这一制度极大提高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给香港影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星公司承包制日后也成为了香港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更成为了嘉禾崛起的武器。
后来,李小龙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以530多万港元再次打破香港票房纪录,成为了“票房一哥”,王羽只能靠边站了。
据说,毛同志晚年看了李小龙的电影,都鼓掌叫好,说功夫好,打得好!
然而,正当李小龙一路高歌之时,一个意外很快让嘉禾陷入绝境。
七、1973年7月20日,正在拍摄《死亡游戏》的李小龙,突然死在了情人丁佩的床上,一时间,邹文怀痛失大将,乱了阵脚。
出于各方面利益的考量,邹文怀决定统一口径,由李小龙妻子莲达回答丈夫是在家中过世的,但在面对媒体时却漏洞百出……香港《新星日报》通过十字军出车记录查出李小龙是从丁珮家送到医院后,曝出了不同的版本,于是,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丁珮。
总之,李小龙之死,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很多内情估计只有邹文怀知道。
当年10月18日,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公映,再度取得不俗票房纪录,甚至在北美碾压了不少好莱坞电影,然而,此刻李小龙正静静地躺在美国西雅图的墓地。
失去李小龙,香港人都觉得嘉禾玩完了。
好巧不巧,死对头邵逸夫再一次送去神助攻!那时,许冠文拿着《鬼马双星》的剧本,找到邵逸夫,希望拿票房分成,也遭到断然拒绝,于是,他转投嘉禾。
邹文怀爽快答应,很快为其成立独立制片公司:许氏电影。
1974年,《鬼马双星》上映后,取得600多万票房,再度打破香港票房纪录,陷入危机的嘉禾再度满血复活。
从此,许氏兄弟成为香港“票房收割机”……
这一年,罗维也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拉上了王羽单干了。
邵氏那边,张彻和邵氏孤臣刘家良反目,去了台湾,眼看师傅郁郁不得志,吴宇森也离开邵氏,加入嘉禾……吴宇森为嘉禾拍了《发钱寒》等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还向邹文怀等人极力推荐尚未成名的成龙和徐克,可惜建议都未被采纳。
这很快就让邹文怀悔青了肠子。
八、那时,在邹文怀不断发掘各种人才,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在他的培养下,许氏兄弟大展神威,洪金宝带着“七小福”逐渐壮大,林正英等人快速成长,成为香港影坛的“黄埔军校”……
嘉禾电影产量和总票房虽然远远不及邵氏,但有许氏兄弟等人的加持,在票房排行榜上出尽风头,始终压邵氏一头,可谓出尽了风头。
1977年,眼看成龙被罗维折腾得难受,袁和平让吴思远向罗维借成龙拍摄了《蛇形刁手》《醉拳》,成龙一举成名。
邹文怀立马用100万港元抢先签下成龙,谁知罗维气急败坏,绑走了成龙……最终,在王羽的调解下,成龙回去和“跟风大师”罗维拍了几部烂片,才回到嘉禾,陈自强成为其经纪人。
1980年,成龙拍摄的《师弟出马》,再次打破香港票房纪录,票房破千万,邹文怀又笑了。
同年,洪金宝在嘉禾支持下,成立了“宝禾电影”,拍出了《鬼打鬼》《僵尸先生》等,此后,林正英将这一题材发扬光大。
那时,新艺城异军突起,几乎拍一部火一部,一度让邵氏和嘉禾都感到恐怖。
1982年,新艺城的《最佳拍档》豪取2600多万港元的票房,令邵氏和嘉禾这对斗了十年来的老冤家,十分罕见地联起手来,试图通过院线排片来阻击新闯入的新艺城。
1985年在邹文怀支持下,成龙也有了自己公司“威禾电影”,这一年大师兄洪金宝也如日中天,年度十大卖座港片中,有三部是他导的。
分别是冠亚军《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以及第四名《龙的心》……
成龙则在这一年开始自编自导自演《警察故事》,为了牢牢吸引观众,要么跳高楼,要么空中飞跃抓悬梯,导致嘉禾的投资成本越来越大。
好在他票房号召力杠杠的,大卖2600万港元,嘉禾还能盈余。
《警察故事》和《胭脂扣》荣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邹文怀“卫星制”对商业与艺术领域的平衡把握。
面对影坛激烈的竞争,昔日的“霸主”邵氏疲于应对,再加上无线电视台业务异军突起,邵氏兄弟主动减产,1986年以后就干脆就转型,不玩电影了。
然而,“霸主”嘉禾这边也出现了意外。
九、邹文怀这边也赢得不轻松,《龙兄虎弟》虽然赢得了1987年的票房冠军,但成龙在南斯拉夫拍摄时,为了追求最佳的效果,从十多米高的树上摔下来,头着地,脑出血,都以为他活不成……幸运的是,邹文怀这边紧急联系上了一名顶尖的脑科医生,及时给他做了手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是成龙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多年以后,他仍说:没有邹文怀先生,我活不到今天。
这一年,离开嘉禾的吴宇森与周润发、张国荣等人合作的《英雄本色》横空出世,成龙面临挑战,只能咬紧牙关,继续玩刺激。
在邹文怀的持续助推下,伴随成龙在《红番区》的惊人一跳,中国功夫伴随“登等登等”的嘉禾片头声稳稳嵌入好莱坞,打破了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不再以为中国人还是清朝时梳着长辫子的模样……1988年,61岁的邹文怀迎来了人生的巅峰,那一年,嘉禾也达到了巅峰,凭借22部电影,斩获了2.64亿票房,成龙凭一己之力就拿下了七千多万票房。
而洪金宝的宝德电影也豪取1亿多港元的票房,邹文怀培养的后生们都能称雄称霸了,这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后生们也一个个想自己搞事情,导致嘉禾母公司创作逐渐空心化……1990年,邹文怀和美国片场合作电影《忍者龟》系列,这几部由元奎执导,四名武师扮龟的奇趣动作片在美国2000多家影院上映,最终收入高达20亿港元,嘉禾开始走向世界。
然而,新艺城散伙后,随着向氏的“永盛电影公司”崛起,周星驰喜剧所向披靡,邹文怀再次错过了一个重量级巨星李连杰。
1991年,嘉禾签下了28岁的李连杰,并凭借《黄飞鸿》拿下了2800多万的票房,但双方因拖欠片酬等闹得不可开交。
在吵吵嚷嚷中,蔡子明成为了李连杰经纪人,然而,很快就被枪杀了。
最终李连杰这棵摇钱树被向氏挖走……
这让坐拥李连杰和周星驰等巨星的向氏笑到了最后。
1994年,67岁的邹文怀带领嘉禾上市,个人身价达到6亿港元,但其在影坛颓势明显。
在李嘉诚的介绍下,邹文怀也开始涉足地产。
一年后,《霹雳火》制作成本高达2亿,上映后,在香港却仅拿下4500万的票房,嘉禾步子迈太大终于扯到蛋……
此后,元气大伤的嘉禾再不敢上超大成本的电影制作,错过了很多机会。
1997年,“二当家”何冠昌撒手人寰,成龙出走,邹文怀失去左膀右臂,在金融危机和盗版对电影的冲击下,嘉禾陷入困境。
1998年,邹文怀投资地产痛亏3亿,加上当期发行影片票房不佳,导致嘉禾财力吃紧。
此时,澳大利亚的股东意欲扩大股份进而吞并嘉禾公司。
幸得好友李嘉诚施以援手大量投股,邹文怀才得以保住嘉禾。
这一年,嘉禾租用的斧山道片场合约到期,被香港政府收回,作为补充,香港政府又批了将军澳一块地拟兴建影视城,并欢迎各大电影公司投标,嘉禾志在必得。
但邵氏联合中国星、寰亚、美业、年代、晶艺六家组团斜路杀出,最终以高于嘉禾数倍的7800万拿下这块地。
于是,嘉禾成为一家没有片场的制片公司。
在一连串的打击下,嘉禾债务压顶,只好清盘重组,及时申请港股停牌。
然而重组后的嘉禾影业,声势大不如从前。
随着港片没落,邹文怀也年事已高,后继乏人,2003年,嘉禾在拍完贺岁片《行运超人》之后,再也没有拍摄新戏。
2007年11月,驰骋香港影坛五十余载的邹文怀宣布退休,其嘉禾股份被内地橙天娱乐收购。
嘉禾易主,邹文怀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年轻20岁,一定会想更多方法帮助华语电影,但我现在真是觉得自己老了,各个方面都不如年轻人了,如果再做下去都是有心无力。
”退休后的邹文怀彻底淡出江湖,打打桥牌,玩玩高尔夫球,鲜有接受采访,他说:“往事如云烟,都是过去式,没有前途,也没有意思,何必再提”。
谈笑间,邹文怀送走了相爱相杀了一辈子的邵逸夫,送走了成龙经纪人陈自强……2018年11月2日,邹文怀去世,享年91岁。
一代“电影教父”的传奇故事自此剧终,但香港电影史上,留下了属于他和嘉禾电影最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