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机关用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采购手机,这其中有何原委?”
近日,甘肃子午岭林区人民检察院高价采购华为手机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原来,根据该单位公布的采购公告,其中采购华为P40Pro5G政务安全版(8+256)手机26套,每套单价12142.23元,总价30余万元。只不过,同品牌型号的华为手机市场价却在6000元左右。如此高价,显然不合理。
对此,该项目采购代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项目除采购手机外还包括相关终端服务费用,并不存在“远高于市场价采购手机”的情况。而所谓的终端服务即指“移动检务安全服务”,是一套专门定制的内置安全系统。按照检察院的意思,高出市场一倍的价格,主要出在这套系统上。但当问及这套系统的具体内容时,检察院又以“涉及机密”为由拒绝回答。
本来,机关单位以离谱的价格采购手机就容易引发公众“其中必有猫腻”的联想,但面对质疑,当地检察院又给人一副“外人少管闲事”的态度,这无疑又加重了外界的猜疑。
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该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在回应时提到,该批手机是用于“检务通”。但面对关于采购价远超市价的追问,他却表示“你看把我问住了”。而且他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检务通”也可以不安置在手机之中。这就更惹人生疑,既然可以不内置,为何还选择在一款6000元的高端手机中内置系统这一高价方案。如果不内置,选择其他方案,会节省多少钱?
某种程度上,公众是可以接受内置特殊系统的手机高于市场价的,只是为什么会高出一倍,公示方需要向外界解释清楚。当地检察院公示的采购报告,毫无解释说明,只在表单上标注“市场单价12142.23元”,这必然会引起质疑;而在引发质疑后又“犹抱琵琶”“遮遮掩掩”,这种应对的态度使得公众期待的真相更加“疑团丛生”。
其实,解决这一信任危机并不难,拿出证据、拿出招标的价格数据给外界看,猜疑自会消散。
从更高层面看,机关单位公布采购报告这样一种设置,其初衷就是为了让公众监督政府的采买行为。在固有常识中,采买是“肥差”,也最容易藏污纳垢。因此,国家才专门制定《政府采购法》,为的就是让采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让采购、招标在阳光下运行。
具体到此事,《政府采购法》中有明确要求,采购行为不仅要遵守招标程序,还要将采购的标准公开,力保采购信息充分透明。
而问题就出在“信息充分透明”上。在这件事上,检察院仅仅公布机型和价格显然不算透明,而进一步的回应以“涉及机密”为由拒绝解释,这显然也不是“透明”该达到的程度。虽然《政府采购法》中规定,采购信息涉及商业机密可以不予公开,但说实在些,公众真正关心的不是“检务通”的具体内容,而是这样一套单机系统真的就值6000块钱吗?接下来相关的招标文件或数据,能否有选择性地予以公开呢?
前不久,财政部针对机关单位采购问题,曾公开表示“将积极探索通过完善交易规则、进行透明度评估、开展价格监测等方式,控制采购价格”。
尤其是在采购电子设备问题上,财政部表示将“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建设。加强对各地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指导,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价格指数或自建价格标准体系,为采购执行提供参考依据”。这样一种从上至下的统筹管理,无疑将进一步推进电子设备采购信息的公开透明。
针对甘肃当地检察院这起采购风波,当地显然该给出一个明确说法。纳税人的钱不能说花就花,涉及采购的更多相关信息也不能蜻蜓点水式地“浅答辄止”。
将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这才是政府要求公布采购信息的根本目的。仅仅走过场式地公布信息,又不解释清楚,只会让这一规定流于形式。而如若妄想在公众眼皮底下搞小动作,为非作歹、中饱私囊,那也得小心“被抓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