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 正文
00后立遗嘱,这个年纪考虑生死早吗
上传时间:2020-12-23 19:19点击:

 一份理性的遗嘱理应包括对死的寄托,还有对生的向往。

 

 

据报道,12月19日,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来到上海中华遗嘱库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小红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钱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自己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 

 

 

年仅18岁,就立下遗嘱,而且还是将财产留给了朋友,而不是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引发争议。事实上,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遗产继承人必须是直系亲属,小红的做法只要是她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更何况,她也明确表示后续资产增多时会再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所以,相较于关注她把钱留给了谁,审视年轻人立遗嘱背后的意义才更有价值。 

 

年轻人立遗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先前就有“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的话题,这次只不过是主角换成了00后,但这的确折射出年轻人开始正确地审视“死亡”这个沉重而易于被避讳的话题,也开始尝试着提前为身后事早做打算。

 

据《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明显增长。其中90后立遗嘱人数由2017年的55人增加到2019年年底的344人,3年间翻了近3倍,而在遗嘱中对“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他们的一个突出特征。 

 

年轻人怕死吗?当然怕,一边熬着最深的夜,一边又热衷于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轻养生”常态。可是,生老病死注定是如同花开花谢一样的自然规律,无论畏惧与否,它终会到来。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下有太多的生离死别上演,更会让人们倍感世事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立遗嘱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对死亡不再心存焦虑和恐惧,只不过是他们能够更加直面死亡、正视死亡,这本身也是对于生命的理性认识。而且,立遗嘱的整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对“生命清单”的整理,可以理一理自己拥有什么,在乎什么,更可以发现自己应该去拥抱什么,改变什么,而后者其实更加重要。 

 

此外,相较于老一辈的传统理财观念,年轻人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很大分量,通过立遗嘱这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动提前为自己多元化的财产建立防御机制,既是对自身的负责,也能为后续可能发生的纠纷规避风险,省去麻烦。

 

另外,立了遗嘱并不意味着就是一成不变的,法治的完善其实也为年轻人遗嘱的变更创造了有利条件。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从法律规定上否认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规定“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所以,对于00后立遗嘱的行为不妨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因为这不仅是对于死亡更加理性的认识,更是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超前的体现。但年轻人立遗嘱的本质目的应该是“向死而生”——用“死”的概念来激发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一份理性的遗嘱理应包括对死的寄托,还有对生的向往。正如新闻中的这个女孩所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