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地理 > > 正文
苏州博物馆: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上传时间:2020-09-15 20:36点击:

苏州博物馆对于贝老有着非凡的意义,他用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把凝聚自己一生勇气和智慧的封笔之作,把他的赤子情怀、他的创新理念、他的卓越智慧留给了故乡。苏州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赋予历史街区以新的生命,并以建筑艺术的方式,完美拉近了他与故乡苏州之间业已逝远的时间距离。他甚至形容,苏州博物馆是自己的“小女儿”。

 

2002年,贝聿铭接到设计苏州博物馆的邀请。当时,苏州博物馆的选址正面临争议,苏州是历史名城,古街、古桥星罗棋布,而平江路作为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800年来始终保持河路并行的格局。

要在此处建立博物馆,难度系数很高。不仅如此,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规划中,博物馆北侧还紧邻拙政园,南侧是一河之隔的狮子林,东侧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这几乎让所有设计师都无处下手。

贝聿铭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苏州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建博物馆与厚重的历史沉淀比肩而邻,对于早已成名的他来说,挑战也是空前的。2002年春天,贝聿铭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苏州,实地考察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经过三天的慎重考虑,最终接受设计邀请。

苏州博物馆新馆址位于在古城东北角齐门路与东北街的交叉口,紧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和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与贝家祠堂所在地民俗博物馆、狮子林(狮子林的原主人正是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可谓是贝氏家族的私家园林)连成一体。苏州博物馆基于中国传统,规模不大,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选址在历史城区,并紧邻拙政园,规划上有很多限制。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贝聿铭显而易见地是受到了周围的环境,尤其是苏州园林风格的启发。

苏州博物馆整体设计手法主要是通过不同建筑空间的次序转换形成院落式组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这一手法源自传统江南民居的构筑特点。外形设计沿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粉墙黛瓦的特点,屋顶结构采用苏州常见的斜坡顶,与拙政园的歇山式屋顶和周围传统民居屋顶形式保持一致。整体建筑外围檐口高度为4米,最高处不超过16米,与周围古建筑群落相协调。

苏州博物馆主色调采用黑白灰:白来自粉墙,黑灰来自屋顶所用的石材及墙体周围的石材“钩边”,淋雨即为黑色,晒后即为灰色。屋顶除了石材装饰外,三角几何形体及玻璃材质和木质百叶窗的运用也使得整个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有自己的特色,不完全相同于周围群落。

除此之外,苏州博物馆的大门面朝南面开启,临近东北街,大门的门廊采用玻璃重檐两面坡形式的金属框架结构,既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门廊的造型特色形式,又结合现代材料的使用赋予大门设计以全新的时代特征。几何体构成的坡顶有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但复杂的整体连接却极具新意,轻型钢架和混凝土墙体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运的玻璃天棚,体现了典型的时代气息。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