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为什么录取谭秋韵?
很多关注国外学校留学申请的家长们都知道,国外学校在筛选申请入学人员时,公益经历或者社会实践经历会作为筛选人员的重要参考指标。在申请国外学校的学生中,不乏一大批学业分数很高却因缺少社会实践经历或者公益服务经历而被拒绝的考生。
几位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学生,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时,几乎都提及了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公益经历,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自己能被学校录取的加分项。
谭秋韵曾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一名毕业生,2012年,她同时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威廉姆斯文理学院等8所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谭秋韵坦言:“我曾经参加过PEER的公益活动,去泰国参加了‘APEC青年科学节’,这些对于我的申请都非常有帮助。”
在美国,青少年做公益是一件很自然、很普遍的事。美国人之间有一种共识,他们认为不做义工,就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美国学生就形成了一种认知:不做义工,就申请不到好的大学,更难以进入名校。
虽然国内有很多人对国外很多学校看重青少年做公益的经历感到不解,但国外的学校看重学生们的公益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也并非无道理的。
从美国的教育来看
在美国人看来,考卷上分数能说明的问题不多,只有在现实问题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值得赞赏的。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美国的学校在入学时看重学生的公益、社会经历也就很正常了。
美国义工活动是从娃娃抓起的,小学生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包括帮助父母擦汽车、为邻居剪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为朋友照看猫狗等。
美国中学会组织学生面向社会,从事各类义工活动,譬如走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实验室、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红十字会、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学校会为学生们参与公益活动创造更多机会。
美国学校看重学生公益经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拥有更多公益经历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优秀,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美国招生官在审阅学生申请材料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假如这个学生成为了学校的一员,他会不会对学校、对这个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不会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们, 是否会参与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是否会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课堂校园环境;以及在事业有成后,有没有可能重返母校,为母校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等。
而从根本上讲,则是考虑学生最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能否保持一颗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这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
因此,美国的招生官更青睐那些发自内心去参与社区服务,而且更有可能把这份服务意识带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用自己擅长或热爱的事,来回赠帮助你成长的环境,这是美国大学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
美国大多数人都赞同,参与公益服务、社会实践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一个人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如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美国教育观念中一个优秀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中,丰富的经历能让一个人成长。在做公益的过程里不少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为了解决问题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在不断试图做得更好的过程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比如一个学生想要为某个城市街头的流浪汉们送上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是一个人无法完成从采购食物到派送至全城流浪汉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这个时候,他会需要一个团队。于是,他要寻找和他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这时候,沟通能力就变得很重要。
有了团队,还需要资金,美国一般的青年无法承受“为全城流浪汉送午餐”这样庞大的花销,于是这个团队需要去寻找有捐赠意愿的机构,这就考验了整个团队的资源整合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美国大学在筛选入学人员的时候,公益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为学校保证了入学的学生至少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也理解各方面能力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不止在国外,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公益实践中去。随着人人公益理念的深入人心,公益活动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90%以上的孩子有公益实践的经历,比如,参与志愿者活动、捐钱捐物、社区劳动等。很多孩子们,或在学校或家长的带领下,或独立自主,积极思索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尝试通过参与公益项目或公益活动来反哺、认识社会。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带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可以更好地增长孩子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甚至对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有积极的作用。
家长们可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
参与到公益实践中去呢?
01
要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可以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知道有许多人需要获得别人的帮助,有许多事要得到大家的支持。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些有关的电视新闻,书籍,报刊,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孩子到贫困地区走走看看,让孩子从中受到启迪,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02
为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更应带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孩子一起清扫楼道或居住区的公共场所,捡拾草地、公共场所的垃圾,或在扶贫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整理多余的衣物,并和他们一起把这些物品送到捐赠站。
03
可以经常向孩子介绍,宣传社会上助人为乐,热心公益活动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先进的事迹感染教育孩子。比如给孩子找找国内外同龄小伙伴做公益的有趣故事,或者身边儿童做公益的事例,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大大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这一点,做父母的要有清醒的认识。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做义工,不是主办者把孩子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也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
这是一种实践教育过程,是培育学生心智、体能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服务学习 | 共同解决一个乡村小学的阅读问题(Grade 6+)1月•贵州黔西
课程内容:
共同发现一个社区的困境
当地生活现状调研
与一个当地孩子成为朋友
走入乡村小学,不同文化间的碰撞
深入社区调查研究我们的共同关注
一个农村小学的阅读情况调查
研究性学习,深入观察与思考
社区观察与发现
多学科知识整合
大样本数据调研
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
组建合作团队
学习众筹,使用社会资源解决问题
设计众筹方案,筹建乡村图书馆
学会合理运用筹集资金
设计定制方案,用行动改变现状
科学化方式建立图书管理体系
服务学习过程中进行结构化反思
你的收获
「行走乡村」儿童青少年
学会思考,理性面对社会问题
学习近距离观察(中国农村的社会)
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学习制定可行性方案并付诸实施
学习理解贫穷
通过服务学习,学会关怀他人
促成个体向社会结构的嵌入
学会和不同人沟通,学会平等、尊重
培养创造与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的报告体系
一次心灵的旅程,结实新朋友
懂得爱与包容,回馈家人和社会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 [1]谭秋韵如何考上哥伦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