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知识百科 > > 正文
阿城《棋王》读后感:这是当代中国最好的短篇小说!
上传时间:2021-07-15 10:05点击:

“为棋不为生,生不可太盛。”

 

 

茨威格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过,私以为他的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更加惊为天人。

 

然而,当我读到阿城的《棋王》,感觉就两个字:牛逼!

 

 

钟阿城,真是太厉害了!!

 

两个写得都是棋痴的故事,阿城的《棋王》比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还要技高一筹。

  

01、

 

小说以知青“上山下乡”为背景,描写了“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

 

故事的叙述者“我”在下乡的火车上,遇到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要自己陪他下象棋。

 

这人就是王一生。

 

 

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极神。校园高手摆擂台,几乎每次冠军都是他。

 

呆子为了寻找对手常去外省下棋,但因为串连时的吃喝问题被有人算计。

 

后来,感觉外省棋手高手不多,不能长进,就托人找名手近战。

 

同学的父亲是国内名手,有一副古人留下的残局。呆子看了半响解开了。

 

再后来,呆子认识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被老头儿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呆子甘拜下风跟着老头儿学习下棋,棋艺是越下越精了。

 

这些描写都突出了王一生的“怪”!

 

 

痴迷下棋的王一生,是个怪人。

 

他像极了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有着自己独特的“成才”之路,也有着自己一套安生立命的人生哲学。

 

 02、

 

在下乡的火车上,“我”与棋呆子的相识,还展现了他的另一种“怪”。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

 

王一生对吃也很“怪”,他吃的极度虔诚,而且很精细。

 

“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我”给棋呆子讲《邦斯舅舅》吃的故事。

 

他反驳说,“这是一个馋的故事,邦斯这个老头儿若只是吃而不馋,不会死。”

 

王一生认为,“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

 

但是对于“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只要有饭吃,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就已知足了。”

 

但是,“我”依旧王一生对待吃食还是“怪”。

 

 03、

 

作家王小波在一篇杂文里写道:“有个作家写了下象棋的故事,写的很浪漫,但在我看来,无事可做下棋,其性质和手淫差不多。”

 

但是,王小波也承认,“我这辈子下过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队时下的。现在把下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

 

在王小波的心中,下棋恐怕只是大众娱乐方式,无关乎精神层面追求。

 

出处: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但是,《棋王》作为超神般的存在,绝不是简单的屎尿屁的事儿。

 

王一生下棋不是无聊打发时间,是一种精神层面追求。

 

吃饭,他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粮食,也没啥讲究,能吃饱就行。

下棋,他不在乎所谓棋手的名气,能断然拒绝了名手收徒的意图。

人生,他不求成神,只愿做个俗人,也享受着俗人的生活乐趣。

 

 

“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

 

下棋是养性的爱好,但不能谋生。人不能贪图物欲,否则生命不会太旺盛。

 

捡烂纸的老头儿的行为哲学,也成为了王一生身体力行的生活法则。

 

其实,棋呆子才是明白人。

 

尤其,在车轮大战,力战九雄中,“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椿,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这段描写特勾魂。王一生如老僧入定,已然超神!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一生,侠之大者。

 

 

 04、

 

我非常喜欢《棋王》中的一段对话。

 

王一生:“你不错,读了不少书。可是,归到底,解决什么呢?是呀,一个人拼命想活着,最后都神经了,后来好了,活下来了,可接着怎么生活呢?像邦斯那样?有吃,有喝,好收藏个什么,可有个馋的毛病,人家不请吃就活得不痛快。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

 

我:“可我隐隐有一种欲望在心里,说不清楚,但我大致觉出是关于活着的什么东西。”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王一生回应“我”的牢骚:

 

钱是不少,粮也多,没错儿,可没油哇。主要是没什么玩儿的,没书,没电影儿。去哪儿也不容易,老在这个沟儿里转,闷得无聊。

 

王一生指责“我”看了那么多书,却不明白最简单的道理:吃饱穿暖就够了。

 

他直言: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白的事儿多着呢。

 

的确,功名利禄都是浮云,想踏踏实实的生活,就要降低物质欲望。

 

 

第二层,阿城在暗戳,在文革中遭了罪而活下来的知青,怎么继续以后的生活?

 

阿城认为,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

 

经历大涛大浪的知青,活下来就已是幸运,要懂得知足。

 

阿城在《一些话》中说过:“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扭曲现象,它使有的人狂妄,有的人消沉,有的人投机,有的人安静。”

 

王一生就属于安静的那类人。

 

换句话说,阿城是在为知青往后的生活指明道路,“老老实实地面对人生,在中国诚实地生活。”

 

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为棋不为生,生不可太盛。”

 

阿城的文字如高手过招,不见功底,却勾人心魄。

 

在我心中,《棋王》就是中国当代最好的短篇小说,没有之一。

 

只可惜,钟阿城写的太少。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